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梦”的乡村文化梦

安徽日报 2014-08-22 21:28 大字

■ 程慕斌

在皖南绩溪县,沿着风景秀丽的登源河逆流而上,有一个叫石川的村子。走进石川,村口山头上巍然矗立的五帝城,特别惹眼。这里原先是一座长满灌木的小山包,几经寒暑,俨然变成了一座乡土文化园。如同马良神笔,以山为纸,泼洒出一幅神奇的画卷。

拿捏这支神笔的人,就是“大梦”。也许是母亲生他的时候做了一个美梦,自打一出生,“大梦”就成了他的昵称。“大梦”其实有大名,但大伙儿还是管他叫“大梦”。他虽是庄稼人,却是个“搅事棍”。农活之余,他打过铁,开过铁锅作坊,当过村主任。日子渐渐富足了,钱有了,可“大梦”还是不快乐,他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乡村文化梦,这个梦,就像心头的虱子,挠得他痒痒的。按说“大梦”此时已奔花甲,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多好,何必抓着这个梦不放?

石川村群山环抱,历史悠久。村民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把汗水种进泥土,早已忘却了村庄的辉煌历史,日子如同村边的小溪,平静流淌。一天,“大梦”的一个举动,打破了这种宁静。 “大梦”要恢复历史上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石川船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劝,有人拦,还有人嘲笑:“大梦,我看你是在做白日梦吧? ”村民的反应是有道理的,石川船会消失了近百年,上百人的队伍,光服装、道具就够喝一壶的,何况其它?大伙挡不住,“大梦”的牛劲是出了名的,绩溪有句俗语 “一犁犁到塝”,他就是一头这样的“绩溪牛”。

说干就干,办法总比困难多。放下锄头,拿起笔头,“大梦”从农民变成了文化人。他深入调查,弄清了船会的 “前世今生”,心里有了底气,梦想就要开花。 “大梦”拿出部分积蓄,购置了上百套服装,请人制作了巨大的龙舟、五帝木像,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数百个农民演员积极参与,失传百年的石川船会要亮相了。

石川船会也叫善会,是为了纪念唐代张巡,率领部将雷万春、南霁云平定安史之乱,坚守睢阳城,为国殉难的英雄壮举。这一天,船会如约举行,游艺队伍由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及锣鼓乐队组成,一百多人,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整个村子像过节一般热闹,许多外地人纷至沓来,各路媒体纷纷聚焦,石川村出名了。 2010年,“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声名远播。

“大梦”还不满足,梦仍在继续。那时候船会就像一阵风,轰轰烈烈刮过,冷冷清清收场,“大梦”不甘心,他要将这股风留住。他看中了村口的那座小山包,要在山上建一座五帝城。消息一出,全村哗然。那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也是打水漂啊。 “大梦,你是在说梦话吧? ”老伴儿急了,亲戚朋友也急了,乡亲们也跟着着急:“这个大梦,真是疯了”。

“大梦”没疯,他清醒着呢。主意已定,九头牛都拉不回。从此,那个山包就成了“大梦”的家。他把毕生的积蓄全部投入,仍是九牛一毛。面对着七零八落的工地,“大梦”第一次感到了无力和恐惧。开弓没有回头箭!倔强的“大梦”索性当起了泥瓦匠,做起了当代“愚公”,四处筹钱,负债累累,这头“老牛”艰难地负重耕耘。奇迹属于那些执着的人。数载风雨见彩虹,一座偌大的五帝城拔地而起,花园式的建筑群熠熠生辉。每年三月三,这里还举办中华始祖黄帝祭祀活动,石川船会也在这里活态传承。

梦想还在路上。听说在五帝城旁边,他还要建一座女娲庙,立志把石川村建成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村。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从一个“小富翁”变成了“大负翁”,却从不后悔。一个人的梦想,点亮一座村庄,他就是“大梦”,一个叫张宗其的可爱老人。

新闻推荐

宣城“六城同创”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从9月10日起,宣城市推出一系列房产“新政”,力促市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步伐。宣城市深入贯彻党...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