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冬坑山民的新期盼

黄山日报 2014-06-07 11:36 大字

歙县溪头镇竦坑村冬坑自然村与绩溪县上庄村接壤,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散居着20来户90多位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简单却也安逸。6月5日,记者在竦坑村村委会副主任江成如的带领下,走进冬坑。

车到竦坑,只见环村皆山,小河穿流,其高耸入云的青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鳞次栉比郁郁葱葱的茶园,竦坑村就静静地蛰伏在大山脚下。“由竦坑沿河而上,到冬坑还有近6公里呢,因为是10多年前修的机耕路,还是2米来宽的土路基,路况也不好,小车不能通行,我用摩托车带你进去吧。”随行的江成如发动了摩托车,带上记者直奔冬坑。

一路崇山峻岭,一路溪水潺潺。在颠簸的路面上骑行大约20分钟就到了冬坑自然村的山脚下。“现在只能靠两条腿了,机耕路太陡,摩托车也骑不上去。”江成如停放好摩托车,带着记者向冬坑自然村进发。想象中,冬坑自然村应该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背靠大山的古朴村落。其实不然。行至半山腰,只见三三两两的民居分散在山峦之间。“别看冬坑自然村人口不多,却居住分散,把冬坑20多户农户跑一遍,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江成如介绍,“这里山民的收入主要依靠茶叶、菊花还有毛竹、树木,另外就是外出务工了。现在村里平时只有五六十人。”

“进来喝杯茶,歇歇脚吧。”沿山而上,记者来到了村民江东海的家门口,他也是今天记者探访冬坑自然村遇到的第一位山民。“忙什么呢?”见到江东海家堂前还未打开的几只大麻袋,记者问道。“采夏茶呀,这不,刚从山上回来烧饭,老太婆还在山上采呢。”今年64岁的江东海告诉记者,“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制夏茶,家里都没人了。”江东海说,今年夏茶长势好,价格高,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我们这里偏远,一般都不卖鲜叶,制成干茶再送到山外去卖,附加值还高些。我们家就我和老太婆采,春茶夏茶一年1万多块钱还是有的。”“生活在这里其实也挺满足的,就是交通不太方便,运送生产生活资料不是靠肩挑背驮,就是靠独轮车。”江东海说,“机耕路能拓宽些就好了,木材、毛竹往山外运也方便些。”

告别江东海,记者继续沿山而上。两侧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茶园和远处巍峨的竦岭,令记者不停驻足拍摄。此外,就是毛竹,点缀着群山,也给村民带来幸福和快乐。在冬坑村民江老的的家中,江老的正忙着摊晾刚刚采摘回来的鲜叶。“别看我们这里偏远,翻过竦岭就到绩溪上庄了,只有7华里,比到溪头镇还近。”江老的说,近几年,从他们村翻越竦岭到绩溪上庄的驴友也越来越多,他今年就接待了好几拨。“我们村到绩溪上庄如果有一条公路,不仅我们生产生活更方便了,而且还可以依托绩溪上庄的乡村旅游优势,发展我们自己的乡村旅游。”

“冬坑自然村的机耕路拓宽有可能吗?”面对记者的发问,江成如介绍说:“冬坑自然村的机耕路改造工程镇村已经列入议事日程。”江成如介绍说,竦坑到绩溪上庄以竦岭为分界点,目前只有一条小路连接。“当务之急是解决外竦坑和里竦坑长392米的公路瓶颈。”据了解,竦坑到冬坑,这段长392米的通村道路是必经之路,一面沿河,一面沿街,最窄处不到2米,小车根本不能通行。“这段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这个月马上开始实施,最窄处也要拓宽到3.5米左右,计划9月底全面完工。”江成如说,“到时候小车就可以通行了,冬坑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会更方便一些。等以后条件成熟了,我们还要开通竦坑到绩溪上庄的旅游公路。”

·凌利兵·

新闻推荐

鄣山大峡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鄣山大峡谷,位于皖南绩溪县境内,也是清凉峰的南大门。这里奇石秀水,天造地设,环境清幽,风景如画。景区内有“有伟人石像、百丈岩、葫芦潭、 冠顶生花”等景点,尤其号称世...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