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复兴徽剧传唱乡音

黄山晨刊 2014-01-10 19:22 大字

□ 记者 汪嫒 文/摄

核心提示:“我们正在做徽剧的复兴工作,千万不要等到徽剧没了,我们再去复活,那就太悲哀了。”时任徽剧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市文化馆馆长查敏意味深长地说道。近日,由市文化委主办,市徽剧研究中心、屯溪区文广新局承办的“徽风徽韵”两省三地首届徽剧票友大赛在黎阳in巷古戏台开擂。一时间,原汁原味的徽州乡音久久萦绕在戏曲爱好者的耳边。自2007年黄山市成立徽剧研究中心,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徽剧”的传承、挖掘、整理和展演工作,到时隔六年成功举办首届徽剧票友大赛,这条徽剧复兴之路,漫漫其修远。

徽剧的念白和妆容

精致的妆容,华美的服饰,一笑百媚生。戏台上的角儿们美得动人,唱得好听。

“为什么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剧种,就是因为中国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由于方言才形成了唱腔的特色、念白的特色。”查敏向记者介绍,“你看,比如越剧,它的念白全是浙江话。而如果是徽州话,它就不是越剧。所以正是徽州话才产生了徽州的徽剧。歙县地方的官话是徽剧的念白,这就是土生土长的徽剧。”

“由于当时乾隆帝喜欢,所以徽剧进京了。进京后,语言肯定会变。就像你在北京待久了,你会不会讲点北京话?等你再回来,就可能带点北京腔了,京腔就是北京的官话。徽剧到京剧的演变也就是这样出来的。当时陆陆续续有好多徽班进京,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到后来念白变了,唱腔也融合了全国各地艺人的风格,形成京腔京韵。这种融百家之长的新剧种也就是京剧得到了皇帝的喜欢,才得以推广。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徽剧生了京剧。打个比方讲,老爷子是徽州人,但是他儿子在京城做官呢。”

妆容上是怎么好看怎么来,唱腔上更原始、更单一。

戏台后面,徽剧老艺人汪芙莲正在给演员化妆,桌案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我现在给她画的是古装戏里的宫女。像咱们女孩子平时化妆那叫小扮,这个舞台上的妆叫大扮,使用的颜料、画法都是延用传下来的古色古香的东西。”

“比如《水淹七军》这出戏,里头周仓的妆容,京剧里面他脸上是没有鱼鳞的,而徽剧里就有鱼鳞。《宇宙锋》这个青衣花旦,京剧化妆,额头上是一撩,徽剧里要画两撩,这更加展现女主装疯自己抓的;头饰上也不同,京剧扮相还有一个翅骨叶(音),徽剧里就没有。还有《断桥》里的小青,咱们徽剧不打四汤(音),而京剧要打四汤(音),插宝剑。”老艺人吴艳芳与徽剧交情54年之久,此次大赛她是演员们的化妆师。她告诉记者,这些徽剧的化妆技艺也是老师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主要是根据戏曲的内容和情境,量身打造应情应景的妆容。“现在的人都要求美,咱们徽剧化妆,也是讲求向美的方向努力。任何人画得美一点,上台就很有自信,感觉好,表演得自然会不错。”

如今,戏曲服装差不多可以通用,徽剧亦是如此。“徽剧和京剧的服装是共通的,主要是怎么好看怎么穿。”服装指导唐德进说。

徽剧的唱腔和乐器

“都是戏曲,徽剧的唱腔比较单一,乡土气息比较浓;而京剧融合了各种曲目的精华。”资深票友郑紫珊谈及自己对京徽剧区别的理解。

此次大赛的唱腔指导方仁华老师也给出了理解:京剧是从徽剧发展过去的,徽剧唱得比较土,也就是比较原始。从感觉上来说京剧比较规范,徽剧比较粗犷。“京剧有二簧,我们徽剧则是四平簧。民间广泛流传的《贵妃醉酒》,京剧唱的是四平,我们唱的就是青阳腔。”方仁华说罢,便清唱了其中一句演示京、徽剧唱腔。

当天,大赛上所有曲目都是由乐队现场伴奏。记者看到乐器有竹笛、京胡、月琴、大提琴、鼓等。“与京剧里的京胡不一样,我们京胡的调很低。”方仁华说,“现在传统戏剧的乐队也在与时俱进,要想让徽剧更好听,乐队伴奏也加了很多色彩的乐器音在里面,还有了打击乐。过去一把二胡一支笛子就可以了,而现在就不一样,器乐就有很多种。”方仁华说。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首先必须存在于民间,如果一种艺术,没有人喜欢,没有人看了,那么基本上也就结束了。

热爱徽剧的票友

两省三地,指的是安徽省的黄山、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也就是“老徽州”。

首届徽剧票友大赛吸引了几十名戏迷参加。“大部分票友都是原来的京剧票友,他们之前也不会唱徽剧。所以我们安排徽剧老师深入各个票社,让大家在唱京剧之余,再学唱徽剧。”查敏介绍,举办此次大赛的目的之一是借此机会能够推广普及徽剧的学唱。因此,通过各个票社举办各类徽剧赛事活动,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鼓励,调动票友们对徽剧的关注度,提高积极性,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爱上徽剧,会唱徽剧。

大赛中,来自歙县璜田业余徽剧团的胡尚达和胡俊根带来的《广太庄》,用的是歙县官话的念白,虽不大听得懂词,但却别有一番乡土气息,饶有回味。“和其他票友不同,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是从明清时期传承到现在的一支民间队伍,又因为歙县官话和他们当地的方言不一样,唱出的徽剧也有点不一样,这是真正的原生态。”查敏说,他们的唱腔里似乎更能听到历史的痕迹,见证时代的发展。

很多票友都为此次大赛花费时间和精力。心之所爱,心向往之。“我今天唱的这首《葡萄架下》,是民间一直流传却一度没人在唱,后来我从民间找到这个唱段,请老师专门整理了曲子,做了伴奏。”郑紫珊说,对徽剧的专注不仅是因为作为徽州人的故乡情愫,也是因为自己喜爱,“我准备了很久,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在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剧。这次票友大赛对于我们热爱戏曲的人来说,就像过年一样。”

“你看徽剧,它有土壤,有根基,有群众基础。什么叫活的剧,这就叫活的剧。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么多人在,我们现在做的徽剧工作叫复兴。如果没人喜欢了,没有会的人在了,到时候就得做复活的工作。我不要到时候对别人说,我们曾经有过徽剧,因为那样就太悲哀了。”查敏说,“有他们和我们共同承担工作,这样的传承才有广泛性。我们可以从戏迷、票友进入,让他们去带动更多人。”

让徽剧传承复兴

2007年,黄山市成立徽剧中心。作为徽剧研究中心主任,查敏一心扑到“抢救”徽剧的工作中,“像以前的徽剧唱段,都是口授。老艺人肚子里有多少出戏,他就口口相传教给你,教会几段是几段。如果人不在了,肚子里的戏也就带走了。就没人再会了。”

“虽然现在的行政区划和‘老徽州\’不一样,但是徽剧的传承工作在各自的地区都在进行。”查敏说,基于共同的徽剧传承工作,黄山市与两地曾有过联系,所以此次大赛特邀了绩溪、婺源两地的徽剧老艺人。

首届徽剧票友大赛承载了查敏及所有热爱徽剧、致力于徽剧传承工作者们的期望。而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让徽剧复兴、光大起来。“万事开头难,此次是首届,邀请两地的嘉宾人数不多,但有了这个开始,先把开头做好,以后就好发扬光大。所以这次把三地唱徽剧的专业的、业余的都邀请来,做一个交流,也是一种切磋。对于徽剧的传承,一个地方的工作肯定不及几个地方一起做来得效果好。他们有好的做法,我们就学习,进而发展到更多的地方传承,这样才能把传承工作的宣传、推广做得更大一些。”查敏言辞恳切。

近年来,徽剧研究中心,着力抓好徽剧经典项目的挖掘工作,完成首批复排的6出徽剧经典传统剧目片段的录制工作并在黄山电视台二套每天滚动播出;同时在黄山电视台徽州大讲堂栏目举办了连续24讲《徽剧概说》专题讲座。“你看这次特邀了绩溪县实验小学徽剧童子班,其实我们也有。在黄山学校、荷花池小学,我们建立了徽剧传习基地。”查敏介绍,自徽剧进校园工作开展以来,荷花池小学、黄山学校徽剧教学普及工作硕果累累,2013年还新增戏曲弟子教学班。现在黄山市正在积极申报徽剧省级传承基地,组织编纂的徽州徽剧系列丛书之《街源徽剧戏经》二稿完成,将请省级专家进一步编审,争取明年出书。

将原汁原味的徽剧挖掘、传承工作任重道远。查敏说:“举办这个票友大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传承的队伍里来。传承是一个大业,光靠我们几个老化的、不齐全的专业人员,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唤起社会的共识。举办大赛的意义也就在于,能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票友多了,传承的力度也就加强了。”

新闻推荐

陈琪这段时间微信上一下子多了关于读书的文章那是因为

□ 陈 琪这段时间,微信上一下子多了关于读书的文章,那是因为不久前读书日刚过。坐下来仔细想想,这一年读了哪些书呢?头脑一片空白,拿笔记记,倒是买了十多本书,比如《绩溪县志》...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