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理事会 群众“定心丸”绩溪长安镇探索灾后重建农民参与新机制,事半功倍
[摘要]绩溪长安镇探索灾后重建农民参与新机制,事半功倍
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之后,7月10日,记者来到受灾严重的绩溪县长安镇梧川村,走进戴川村民组,发现不少村民正在紧张修复水毁堤坝,有的在家忙着清洗衣物,还有人在田头察看庄稼……一切显得平静,有条不紊。陪同采访的副镇长胡念平告诉记者,村民能够从大灾的惊慌中迅速稳定下来,主要得益于村民自主成立的“救灾理事会”。
理事会应救灾而“生”
戴川村民组有几十户人家。据了解,灾情刚发生时,由于缺少领头人,抢险救灾大家不知道找谁,心里都很焦急。镇里的工作组到达后,因对村里的具体情况不太熟悉,一时也很难有效打开救灾局面。工作组提议,迅速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协助工作,得到一致响应。
胡念平说,在工作组指导下,7月1日晚,村里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由村民推荐并表决,成立了救灾理事会。理事会由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和六名委员组成。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村干,也有热心公益事业、能力强的普通群众。身为退伍军人的老党员汪继平被推选担任会长。
群众心中的“管事人”
理事会成立后,迅速发挥作用:积极组织受灾群众清理淤泥,抢修水毁工程,疏通塌方道路,统计受灾情况,发放救灾物资,协助供电、供水、通讯等部门做好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安排外来救援者的食宿。同时,他们还动员村民开展邻帮邻、轻灾户帮重灾户的互助活动,并迅速安排好6个“集中开伙处”,解决危房户、淤泥未清理户的食宿,安排人员对危房户、留守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他们什么都管,什么都理,大家一步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心中的管事人。 ”说起理事会在救灾中的作用,村民汪林淦赞不绝口。他给记者说起一件让大伙感动的事:为组织村民抢险自救,同样也是重灾户的汪继平顾不上80多岁的老母亲,顾不上自家房里的淤泥,灾后几天,汪母一直在邻居家吃住,汪家的淤泥也是最后一个被清理干净。
“理事会实际上就是村民的 ‘四大员\’:受灾村民的心理辅导员、救灾物资的公正分配员、救灾大事召集议决的协调员、救灾重建具体事项的指导员。 ”汪继平表示,为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理事会确定了以救急为主、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同时每晚召开会议,对村里的大事进行商议,所有重建方案都要经过公示才能实施。
信任缘于代表群众利益
记者在村里走访时发现,对于理事会的决议与安排,村民大都言听计从。大家为何如此信任理事会?他们的感召力来自哪里?汪林淦的一席话或许道出了村民的心声:“镇里的工作组进村帮助我们灾后重建,毕竟是暂时的、应急的,而理事会成员和我们一样在这里生活,一起受灾、一起重建,当然最了解村民的心情、大家的想法,他们的话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
理事会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自然备受支持。汪继平介绍,前两天镇里对村里受损河道的修复方案征集意见,理事会从长远出发,决定将河道由原来的5米拓宽至12米,这样将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但当他们去做工作时,大家纷纷表示全力配合,“村里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大家小家是连在一起的”。
理事会的“功勋”,镇领导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目前,该镇在受灾较严重的自然村均组建了灾区理事会。镇长周光祥认为,“救灾成功,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村民担忧,灾后理事会中会有部分成员外出打工,他表示,镇里将进一步探索建立理事会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带领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蒋月侠
新闻推荐
绩溪仁里村网上“化缘”修古宅,筹款49万元网络,盘活了“沉睡的乡村”
章新光没有想到,自己花了2个月时间谋划,于7月21日在互联网交易平台发起的“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竟然短短7天时间,就收到了13283名网友多达49万元的捐款。这意味着,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18...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