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中读书的日子
□曹诚强
绩溪县浩寨中学是我的母校。1967—1972年,我曾在这里读完了初中、高中(校首届高中),迈出了人生求学的重要一步。母校之于我的是情意深深,给我留下难以忘怀而美好的记忆。
母校的自然环境极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过浩寨村东的古石桥,一条机耕路两条田埂路呈扇型通往母校。学校南北是一座座青山,树木葱郁;东西是一片片良田,万禾荡漾;北侧一条清澈的徽水河,日夜流淌。春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田畴的蛙声此起彼伏。周末学生离去校园异常幽静,周一清晨,从一条条乡间路上走来了一群群学生,有上庄的,有旺川的,有镇头的,有大源,有浩寨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那清脆的朗读声,激昂的歌声,爽朗的笑声,婉转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
与城里学校比较,母校的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多了。偌大的校园没有围墙,一幢稍像样的教学楼和一些旧平房、宿舍、食堂、医务室等四处散落,其间还有操场、菜地等,显得有些凌乱。是老师的敬业,学生的欢语,掩盖了它的简陋。让人惊讶的是,在那个出“白卷英雄”和学不学两可的年代,母校却洋溢着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得益于老师们坚守责任,在教学上全身心投入。他们常常上完课就在简陋的房间里钻业务、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自编浸润着墨香的试题材料。有些老师原本可以去条件好的学校,可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留下来,守着农家子弟,把爱的光芒洒满整个校园。时隔40年仍给我以深刻印象:曹立星老师身材高大,天庭高阔,鼻梁上架一副眼镜,脸上总是呈现慈父般的笑容。一天晚上,有个学生生病发烧,他心急如焚地叫上几个学生一起扶送他到浩寨卫生院看医生……曹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上数学课,也上过政治课。他的耕耘精神,他的谆谆教诲,他的为人师表,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洪英儒老师相貌英俊,鼻梁挺直,剑眉星目,他教数学远近闻名,讲题解题层层解析,化繁为简,让人易懂好学。谢开发老师性格豪爽,声若洪钟,他教政治很有一套,精心选择古今中外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理性思索。他既有学者的严谨见识,又有长者的循循善诱,给人以颇多的教益启迪。谭老师衣着简朴,温文尔雅,是我们的英语启蒙老师,她讲起课来非常投入,娓娓道来,鲜活生动,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入门,她制作教学卡片和字母歌,至今我还能一字不落地唱出来。曹榴香老师圆脸庞,大眼睛,短发齐耳,她的课讲得深入浅出,把深奥枯涩的物理讲得十分通透,“安培”“伏特”等闻所未闻的知识,听来颇觉新鲜,又豁然开朗。教语文的汪万台老师,颇有教学的魅力,授课谈吐抑扬顿挫,扣人心弦。他善于从学生的作文里发现闪光点,评讲时不遗余力地分析挖掘大加赞赏,让不少人爱上了写作。程光顺老师,个子不高,精神抖擞,他教体育别开生面,师生联动,赛事频频,花样翻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孟老师对地理知识烂熟于心,他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将课上得风生水起。母校的老师个个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将自己全部的热情点点滴滴融入课堂教学中,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那时的学习轻松又有趣。母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我们脑体结合,劳逸结合,在轻松快乐中汲取知识营养。每学期都有丰富的教学活动:运动会、办板报、篮球赛、课间操、看经典电影、学唱歌曲、学书法……学校有不少土地,成了我们体验式学习的舞台,挖地锄草、栽菜种瓜、抬粪浇地……我们的汗水洒在沃土上,应时蔬菜长得总是很好,收获的大冬瓜堆积如山。最难忘是翻越高高的金岭,去10多里外的深山挑柴。我们的队伍沿着曲折蜿蜒的山道忽左忽右,宛如长龙在山间游动。大家虽然气喘吁吁一身汗水,可情绪颇佳,毕竟是一次有益的磨练。这些活动,不仅活跃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增长了知识,磨砺了意志,增强了信心。
刚进母校,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从来没有独自一人生活过,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头一个月,我很不适应学校的新生活,白天上课自习,少有时间想家,一到晚上,就无法抑制恋家的涌动,几次起了卷铺盖回家的念头。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使我学会了独立生活。那些日子,老师们的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扶掖鞭策,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不断地倾泻在我们的身上,使我渐渐地融入集体生活的暖流中。通往母校的路上,我们结伴而行谈笑风生;夕阳西下,与同学并肩而行散步谈心;课余空暇时,我们一起去近村看戏看电影;一起坐在徽水河畔的河石上乘凉看书;一起徒步去旌德物资交流会上逛市景;一起漫步于浩寨古街,在商店选购学习和生活用品……熄灯前,寝室有着另一番兴奋,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国事到家事,从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聊。平时常三五凑在一起,叙经历谈人生。明知毕业后只有华山一条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却少有人灰心丧气。那时,我们除了到食堂打饭菜,还从家中带来满菜筒、搪瓷缸的菜和零食与大家分享,这像邻居之间,谁家做了好吃的、谁家收获了果实,互相招呼品尝一样。每逢周一,寝室的食品丰富多彩起来:菜有咸菜、萝卜干、杂酱等,零食有山芋干、炒米粉、炒花生、板栗、冻米糖,干鲜食品,可口菜肴,应有尽有。记得,室友程瑞光奉献的红皮白心山芋脆嫩汁多,生吃如梨;汪利璋的茶油炒咸菜、冬笋烧肉,味道极佳……学校除期末杀头猪给学生解馋外,伙食远不如今,但我们“同吃一锅饭,尽尝百家菜”。青涩的中学时代,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时隔40年,记忆的海洋里还浮现着那些抹去的瞬间。运动会上那一片片激情的“加油”声;求学路上那一声声温暖的教诲;入团时那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毕业时那一句句真挚的临别祝语……
母校是一所办学年资较长的中学,她创建于建国初期。那时,学校小有名气,在绩溪有南绩(中)北浩(中)之称。我很庆幸自己能就读于浩中,她给了我太多太多,她教会了我坚强地面对挫折、乐观地对待生活、友善地与人相处,教会了我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在母校的漫漫岁月中,莘莘学子在悠扬的钟声中成长,从这儿走上社会走向四面八方。我们这班同学毕业后,始终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信心,不懈努力,艰难拼搏,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我们中的不少同学成为机关干部、单位领导、专家、教师、学者和企业家,如胡建峰、曹健斌、洪芬密、胡四生、王建华、汪利璋、曹银健、宋自林、胡恩胜、曹意诚、汪建平等。无论生活在何处,大家为国家、为集体、为家庭都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族。
可爱的母校,别来太久,殊深驰念。时光如果能倒过去40年,如果人生能重复,我一定还做浩寨中学的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袁玉灵报道 记者从3月29日下午召开的徽菜烹饪大赛和徽州食谱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徽州饮食文化,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创新徽州...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