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红 传承宣纸工匠精神

合肥日报 2019-08-05 04:32 大字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捞纸30多年,每天至少在纸槽边站立12小时以上,以工匠精神练就了一身扎实技艺。他捞的宣纸每100张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始终保持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纪录,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5个百分点。

所谓捞纸,就是由两位师傅站在纸槽两头,共同抄起纸帘打捞纸浆,一分钟至少要捞两个来回,在抬手、弯腰、转步中将游离在槽里的纸浆抄捞出有形的纸张来。它是宣纸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先人称捞纸工为“匠”。

1986年,周东红在泾县宣纸厂当学徒,他每天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仔细揣摩、钻研捞纸技艺要领,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就虚心向师傅请教。从他完全掌握捞纸技巧的第二年到现在,周东红平均每年完成生产任务的145.54%。因为长期从事捞纸工作,他的手长年累月浸泡在水中,常常是烂了好、好了又烂。

周东红多次参加企业捞纸帘床新材料寻找、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工作,赋予了传承千年的宣纸技艺新的时代价值。他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并取得成功;他领衔的“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改进了纸帖压榨技术,既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有效避免了破帖现象;被抽调到古法车间后,他带领团队大胆研究探索,将古法宣纸的单槽产量提高了50%以上。

培养一个能独立顶岗的捞纸技工,最少要8个月时间,带徒弟也会导致师傅个人的成品率大大降低。因此,一般的捞纸师傅是不愿意带徒弟的。周东红却在30多年中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用心传承着捞纸技艺和宣纸匠人精神。

周东红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还荣获首届大国工匠、全国最美职工、中国好人等称号。

·贾学蕊 整理·

(原载8月4日《安徽日报》2版)

根据统一部署,7月22日至8月5日,公众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军队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客户端“最美奋斗者”群众投票专题页面,查看候选人事迹,按提示参与投票。每名参与者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全程可分多次投票,最多可推荐200名候选人。

新闻推荐

宣城市诚信建设2019年第二期“红黑榜”(总第十六期)

宣城市诚信建设2019年第二期“红榜”(总第十六期)编号企业名称企业类型诚信事实表彰激励1广德明凯蔬果种植家庭农场非公司...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