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峰:当好烟农的“定心丸”
炎炎盛夏,在泾县昌桥乡景山村杨柏湖杨塔村民组,烟农叶书成家的8个烤房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专业化服务工人正忙着将烟叶编烟装炕,烟技员谢德峰站在烤房门口,边从旁指导烘烤师的工作,边向叶书成耐心讲解烘烤技术和细节。
从2012年的50亩起家,到今年种烟150亩,叶书成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烟农了,但在他心里,对烟技员的依赖却丝毫没有减少。“烟叶烘烤直接影响后面的分级收购,不能出现任何岔子,每到烘烤的时候,我们的心都是悬着的。”叶书成说,“有了烟技员的指导,就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6月12日,叶书成家的第一炕烟开始烘烤。当天晚上11点,因电路出现问题,烤房的自控仪坏了。叶书成立即打电话给谢德峰,短短几分钟内,谢师傅便骑着摩托车赶到了。“如果当时维修不及时,一烤房的烟叶就全没用了,至少要损失1万多元。”想到当时的情况,叶书成还有些后怕,“像谢师傅他们,都是随叫随到,不管刮风下雨,一个电话就行,服务态度也没话说。他们是最辛苦的。”
6月中旬起,皖南烟区进入烟叶烘烤的季节,这也是烟技员们一年最忙的时候。今年,谢德峰负责烟农共8户,种烟面积900多亩,跨越4个乡镇,两个烟区之间距离最多为40多公里。每天平均工作15至16个小时,一天骑摩托车100多公里,忙的时候饭都吃不上……这是谢德峰每天的作息。
今年51岁的谢德峰,是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2004年起,他就一直从事烟叶种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目前是泾县烟站琴溪服务部孤峰点的服务队长。在工作岗位上,他生动践行着一个党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在泾县,种烟的农户分布比较分散,服务人员也比较少。近两年,孤峰点的烟技员由原来的5名减至现在的2名,加之专业化服务队的烟叶烘烤师普遍年龄偏大,对烟技员来说,工作强度也明显增加。
在烟叶烘烤工作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烤房设备出意外。夏季多变的天气,又让这种棘手的突发状况大大增多。在谢德峰的印象中,深夜、凌晨接到烟农的求助电话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而他的手机基本上没有关过机。“其实我们服务队长主要是负责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设备维护应该是设备厂家来做的。但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帮烟农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设备维护上。”谢德峰介绍道,“正是因为这样,烟农也越来越信任和依赖我们。”
每天背着工具箱在各处巡查,现在已经是烟技员的工作常态。说到这里,谢德峰也谈到了工作上的一点“小委屈”。因为烟农分散在各地,烟技员们每天巡查的时间和路线都不固定,有时候接到烟农电话,自己却在比较远的烤房里,不能及时赶到,烟农有时难免会着急甚至是生气。“所以有时也有烟农跟我们抱怨,不太能理解我们工作点多、路远的情况。”谢德峰说。每到这个时候,谢德峰的好脾气就发挥了优势。他每次都与烟农耐心解释,也时常跟他们讲解一些常见的“急救”举措。“这么多年,没有哪个烟农是跟我处不好的。”他笑着说。
做烟技员10多年,谢德峰对工作中的各种艰辛早已习惯,每每听到烟农们衷心的夸赞,他心里都特别高兴。
近年来,皖南烟叶公司逐步推进自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对于51岁的谢德峰来说,学习成为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情。2017年开始,皖南烟叶公司开始研发烟叶生产动态管理系统,2018年起全面推广使用。“这个管理系统很精细,要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多,但是只要公司推广的,我们都会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落实。”谢德峰说。积极参加公司的培训,不懂就寻求大学生同事的帮助,学习的过程虽然艰难,但管理上带来的成效也十分明显。“每个烟农烟叶生产的情况都详细记录了,所有情况一目了然,管理起来太方便了。”谢德峰说,以前,手机上会用的只有短信、通话等基本功能,但现在他也是个“手机控”了,“烟叶生产动态管理”APP成为他使用最多的软件。
(数据来源:皖南烟叶)
新闻推荐
宣城市诚信建设2019年第二期“红榜”(总第十六期)编号企业名称企业类型诚信事实表彰激励1广德明凯蔬果种植家庭农场非公司...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