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挚爱颂家乡 宫开理《凤阳赋》诸作读后

滁州日报 2018-12-26 08:12 大字

□梅桑榆

我离开凤阳二十年有余,每回家乡,虽与宫开理相聚,但均是饮酒闲侃,言不及文。以前我只知开理写过不少纪实文学、民间故事,以及散文、杂文,今读开理《凤阳赋》《凤阳鼓楼赋》《小岗赋》诸作,俨然辞赋家手笔,不禁为之惊喜——今非昔比,开理已非二十年前之开理也。

赋,是一种古老的文体。起源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行文介于两者之间。由于赋讲究文采、韵律,要求文字凝练,篇幅以少胜多,对于惯用白话文写作的今人,涉猎者甚少。但开理却知难而上,一朝开了头,便接二连三,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读其作品,可见他读过古代诸多的辞赋名篇,悉心研究,有备而来,故出手水平很高。其《凤阳鼓楼赋》发表在《中华辞赋》,《小岗赋》发表在人民网和《安徽商报》,可以为证。

观其多篇作品,皆注重文采、韵律,讲究文字的节奏感和气势,有诗歌之韵味,古文之隽永,读之语调铿锵,朗朗上口。文字洗练,构思精巧,几无冗词赘句。《凤阳赋》开篇写道:“恒哉凤阳:江淮分水之梁,居皖东之北麓,俯淮北平原而望,西接八公之峰,东与嘉山接壤,南面群山逶迤,北有淮水莽莽。”“古哉凤阳:地老天荒,初为钟离子国,弱惧兵匪豪强,立国于濠水之畔,都建于月明湖上。屡遭战火洗劫,左右旋武其常,东接此属吴地,西侵再为楚疆。”寥寥数行,便概括写出了凤阳的地理方位和悠久历史。如果说《凤阳赋》偏重于叙事,《凤阳鼓楼赋》则侧重于对景物的描写:“夫鼓楼之伟:制度宏大,规模雄壮,气势磅礴,直刺穹苍。檐牙高琢兮勾心斗角,闪闪荧光兮琉璃瓦当,桅楼叠翠兮玉柱峭立,雕梁画栋兮鸿蒙迭障。栋宇百尺兮层檐三覆,琼绝尘埃兮龙盘中央。”“谯楼之伟,雄拔峭峙,气势礴磅,雅朴苍奇,伟岸轩昂,朝夕荟蔚,幽邃古苍,野逸淡远,心游洪荒,龙飞凤舞,气动韵藏。”其《九天赋》,几乎通篇写景,用文字绘出了一幅凤阳新农村的美景图。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开理无疑抓住了这一特点。

开理对凤阳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且能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使得作品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读《凤阳赋》与《凤阳鼓楼赋》可以使读者了解凤阳的悠久历史与时代变迁;读《小岗赋》则可以使读者了解小岗村改革开放前后之对比、之巨变。他除在文中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凤阳的历史脉络,并且杂以典故传说,使得文章内容充实,生动可读。读这些作品,会使你感到作者对家乡满腔的真情挚爱,同时觉得作者是一部囊括凤阳古今故事的活辞典。我家乡有文物工作者因熟谙凤阳历史而被誉为“土地神”,开理无疑也可当此之誉。

开理不仅写家乡,并且涉笔他地,其作品有《相山赋》《雁荡山新赋》《旌德一偶》等。其中《相山赋》被当地政府拟刻石于相山。可见上述作品皆为用心之佳作。

读开理诸赋,觉得也有不足之处。诗词歌赋,讲究“赋比兴”,北宋诗评家黄彻说得浅显易懂:“赋者,铺陈其事;比者,引物连类;兴者,因事感发”(《诗人玉屑》),开理的作品”赋、比”具备,而“兴”则有所欠缺。杜牧之《阿房宫赋》、范仲淹之《岳阳楼记》、苏轼之《赤壁赋》等,其结尾处一两节,皆属“因事感发”,从而显示出作者的识见与精神境界,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性。若将这些文章的结尾部分删去,其文便大为减色。此外,夸张比喻要有新意,有分寸。《凤阳鼓楼赋》中形容鼓楼之高,其“撕白云擦汗,摘星月银光”之句,使我不由得想起大跃进诗歌形容稻谷堆之高的名句“扯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凤阳赋》结尾处之“江河做墨,写不完凤阳况世之精华;长空做纸,书不尽凤阳美丽之华章”一语,亦觉太过。按此说,若再写滁州、写安徽、写中国时,还以何做墨,以何做纸呢?

我非辞赋家,对辞赋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从一个读者和写作者的角度,谈一点宫开理诸赋的读后感。不揣浅陋,姑妄言之。

新闻推荐

杨颖:怀抱感恩 顽强绽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颖出生于旌德县旌阳镇凫山村。9岁的她尚且年幼,却已学会在苦难中自立自强、健康成长。...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