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期关注:教育让民勤发展跨越腾飞
【教育】本期关注:教育让民勤发展跨越腾飞
民勤县实验幼儿园里开心嬉戏的孩子们。
马顺龙
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民勤文化教育底蕴深厚,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民勤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高考录取率一直名列武威市前茅,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布局调整不断优化,民勤发展教育的经验已经在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育布局中被借鉴应用。
这是对民勤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教育项目工程,着力建设公平均衡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地区”,2013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还通过了省级验收。
强化优先发展地位
落实优先发展措施
民勤历来就有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教育是关乎民勤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是民勤人民的希望所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好,以教育的提升和发展,实现生态治理和教育发展的双赢。
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优先支持、优先发展,真正做到工作指导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县人大、县政协每年对教育工作进行专项视察和调研,千方百计解决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先后制定了《民勤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民勤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民勤县坚持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和乡镇、部门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坚持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积极探索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真情留人的机制,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每年划拨资金10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为湖区等农村边远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增发补贴50元,全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教书育人、教育优先的良好氛围。
民勤县始终坚持上级专项资金不截留、县级配套资金不打折,足额落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力度,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支出。县上将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发放,地方津补贴、社会保障性支出以及农村中小学补助公用经费缺口财政全额保障,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事业,上级安排的各类教育专项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建设、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对教育基建项目费用能免则免、能减则减。2010年—2013年,全县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到25551万元、38157万元、38400万元、41055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均达到了“三个增长” “两个比例”的法定要求。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2010年,民勤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愿望,进一步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适龄儿童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无偿划拨县城黄金地段土地250亩,规划新建西关初级中学、南关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等4所标准化学校,建筑面积9.0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8亿元,力争把县城建成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服务功能一流的现代教育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大县、教育名县。2013年秋季,南关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投用。西关初级中学现已完成校舍建筑主体建设工程,将在2014年秋季建成投用。随着这4所学校的相继建成投用,全县教育将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将更趋科学与合理,充分满足城乡群众教育需求,全面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
2013年8月,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来到民勤县教育城工程建设现场,详细了解教育城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进展,对教育城整体设计富有新意、项目建设进度快给予了充分肯定。火荣贵说,要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起点建设施工,合理规划校园及校内建筑物的结构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民勤县把优化教育结构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统筹考虑适龄人口发展变化及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主动适应教育发展形势,满足了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精心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城新建学校工程”“薄弱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工程”“高中学校扩容改造工程”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建成校舍14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食堂1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投入2000多万元为学校配置教学仪器设备,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2014年,民勤县针对仪器设备配备有待进一步补充的问题,县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为中小学购置配备计算机1088台,电子阅览计算机77台,图书管理计算机8台,多媒体一体机101台,音体美卫器材13033件。
民勤县以推进教育改革为抓手,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各类教育呈现出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制定出台了《民勤县学前教育五年规划(2011—2015)》,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资源,推进“校改园”工程,努力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全县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为97.22%、89.8%、74.56%。以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全面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探索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新机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集约利用,实现教育信息共享,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5%。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挖掘现有潜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特色办学,培育发展品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32%。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创新联合办学机制,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中高衔接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中职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达99.5%。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民勤县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校长、教师培养、选拔、任用良性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壮大和优化增添了内生动力。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站(校)长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关于教职工工作调动和新招录教师工作安排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中小学校长及其班子成员通过公开选任、竞争上岗或任命等方式选拔任用,新招聘教师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实行县域内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支教服务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长期规划,严格落实每位教师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任务,组织实施了“教师国培计划”“站校长轮训工程”“青蓝工程”和“转岗培训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2014年开始,民勤县又着力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同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等签订培训协议,计划在3年内培训教师1000名,教师培训时间一个月,要在培训期间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精品汇报课、解决一个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写一篇学术专业论文、做一次专题讲座、做一项专业课题研究,完成“六个一”培训任务,学习先进地区名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8.33%、91.63%。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民勤县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着力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学内涵特色化“五化”建设,坚持特色办学,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加强德育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校园艺术节及艺术展演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运动会、艺术节、师生艺术作品现场比赛,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一校一特”“一特一品”,在全县中小学广泛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大力构建校园安全管理网络,及时排查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构筑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制定了《民勤县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评估活动。坚持督政督学并重,全面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创建高效课堂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联片教学研究暨“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以来,全县共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22541人,其中17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423人被“985”院校录取、908人被“211”院校录取。
如今,在民勤,各级党委政府偏爱教育,社会关爱教育,群众关心教育;学校特别尽责,教师特别敬业,学生特别勤奋。群众得到了实惠,更加支持教育,形成了民勤特有的教育发展氛围。
新闻推荐
服务患者零距离民勤县人民医院热忱服务群众纪实民勤县人民医院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以“服务患者零距离”为载体,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抓手,以解决好服务群众“最...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