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芜湖日报 2014-01-12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 向陈宏

2013年,城东新区金融城的崛起,无疑成为芜湖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一年来,芜湖市在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力。持续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加速四轮驱动的纵深推进,使芜湖市金融呈现出“发展快、业态全、产品新、政策惠”的良好格局。

建立健全金融体系

芜湖市加速体系建设、丰富金融业态,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金融体系。

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3家,证券营业部16家,期货营业部8家,保险机构29家,经营资格年度检查合格的小额贷款公司5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33家,法人典当行22家,并拥有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金融集团等机构,各类股权投资企业87家。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预计约18亿元。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随着芜湖津盛农村合作银行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标志芜湖市所有县域农村信用社率先完成改制。信义玻璃等知名民营企业筹建民营大江银行已获国家银监会受理。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芜湖市持续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进程,扎实推进“新三板”基础工作,规范发展各类资本交易平台,使资本市场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上,完成了4家企业改制工作,1家企业上市报会,信义光能、海创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宇业集团在香港实现借壳上市;在推进“新三板”基础工作上,芜湖市根据“新三板”扩容新政,及时出台鼓励挂牌政策,分阶段给予总额120万元的奖励扶持,并扩充后备企业资源库。目前,首批2家企业已申报挂牌。在规范发展各类资本交易平台上,芜湖市通过设立资本CBD,积极组织4大要素交易所申报验收备案,领到了国家级牌照,为中小企业拓展了融资通道。通过出台企业股权登记托管办法,组织首批15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物流“小巨人”培育企业赴安徽长江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股权登记托管,初步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芜湖市从拓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渠道入手,提升融资能力。

在间接融资方面,芜湖市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考核,引导银行信贷向实体经济、首位产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倾斜。在此基础上,相继组织了“芜湖市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服务周”“无为县电线电缆企业与银行对接会”等活动。就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与国开行开展对接,搭建融资新平台。

在直接融资方面,芜湖市积极利用债券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全年完成直接融资245.57亿元。此外,芜湖市积极打造的区域股权投资中心已初见成效,全市87家股权投资企业认缴资本近200亿元,实缴资本超过100亿元,累计投资140个项目,投资金额87.22亿元。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芜湖市立足于“信用芜湖”建设,加强全方位、多层次信用征信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建设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并已申报全国“信用城市”建设试点。首期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典当行等三类准金融机构征信子系统中心平台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期整合工作已展开,努力为社会和政府管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用征信服务。

为规范有序发展准金融机构,芜湖市加快了国有担保与再担保体系建设,其中:金繁担保、允诚担保、龙湖担保分别获批增资至2亿元、3亿元和1.2亿元,芜湖县中小担保获批开业。芜湖市根据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小贷、担保、典当三类机构经营资格年度检查办法开展年度检查,实施了外部审计常态化和信用评级,推动准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有效地规范了准金融机构经营秩序。

芜湖市发挥政策集聚效应,通过出台和完善各类鼓励企业上市、投资基金业、私募债、担保、租赁、金融考核等金融支持政策,促进了金融业发展。全年社会融资总量达40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500亿元。

新闻推荐

小小年糕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为进一步推动新闻战线走基层

小小年糕,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为进一步推动新闻战线“走基层 转文风 改作风”活动不断深化,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探访一线...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