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十一年“情未了”

金周刊 2013-06-21 20:14 大字

再过3个月,他就从高墙内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这一道道的高墙,隔开的是两个不同世界。但在高墙内,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老民警整整干了31年。31年来,他用共产党员的坚强信念,践行着 “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和他的战友们:“凡是进看守所的,只要他是一个人,我们就要千方百计让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回归社会。”31年中,他凭借这个坚强的信念,在高墙内不断破坚冰,化顽石,演绎着一段段警囚佳话,他就是无为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张万才。张万才1953年9月生,1975年1月入党,1982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无为县公安局工作,不久他又被借调到县看守所工作。这一调,他就干了31年,从未离开过看守所工作岗位。

31年看押,无数犯人对他感恩

“谢谢张警官,我已经找到工作啦!”不久前,当记者走进张万才的办公室采访时,正好碰到一青年给张万才发来短信,张万才万分惊喜,他在认认真真地在观看着。   原来,这个青年是因寻衅滋事被关进看守所的。起初,他自暴自弃。张万才知道后,经常对他进行说服教育,通过了解,张万才得知,这个青年原来是担心自己被刑事拘留的特殊经历,影响他日后寻找工作,因此他越想越感到自卑。张万才告诉他:“只要你能改正自己的错误,社会上善良的人们是不会计较你的。”自此,这个青年严格遵守监规,认真进行改造,受害方又多次要求对他进行宽大处理,最终相关部门免于对他的刑事处罚。出来后,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于是,特意发来短信表达谢意。

其实,像这样对张万才表达谢意的,几乎每年都有。为什么出狱后的人会对一个普通民警表达谢意呢?

对在押人员和犯人实施人性化管理,这是张万才赢得众多出狱人员谢意的缘由。“人,是家庭的一分子,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家庭组成的。如果我能挽救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挽救一个或者是几个家庭。”张万才如是说。他一直坚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埋藏着一个善良的种子。即使是一个犯了罪的人,只要能真心呵护,用爱心灌溉,这颗善良的种子随时都能发芽。因此,31年来,他真情所至,他爱心所及,融化了无数个在押人员心中的坚冰,拯救了许多在押人员黯淡的灵魂。

1999年,一位20多岁的刘某走进看守所,张万才发现,这位年轻人十分抗拒改造。原来,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被关了进来。见他穿着单薄,张成才找来几件衣服让他穿上。这个善意的举动,让刘某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也正是这眼泪,让张万才觉得有必要走进这个青年的内心世界。

当晚,张万才找到办理刘某案件的民警,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发现他在20岁那年,因寻衅滋事入狱,提前释放后,刘某重返社会,但不到半年他又成了“阶下囚”。 第二天,张万才找刘某谈心:“你不该拒绝你女友的劝说啊?”一句话,触动了刘某的内心。3年前,他交过一个女友,还约定一起到芜湖应聘进一家超市上班。可是,当他继续和一些“小痞子”打交道时,女友劝他远离他们。可他没有听女朋友的活,结果与那些“小痞子 ”打群架,造成第二次入狱。至今,刘某仍对女朋友充满愧疚。

在刘某的心门被开打后的一个多月里,张万才经常找他谈心,谈过去、谈将来、谈人生、谈爱情……他努力让刘某重新坚定对生活的信心。从最初的抗拒到一点点接纳,张万才的良苦用心让刘某感动,从此他决心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1985年的一天深夜,一个刚被判处的抢劫犯突发阑尾炎,而这时所里唯一的车辆外出,卫生院离看守所几公里路。人命关天。张万才跑到附近村庄,挨门挨户地去找板车,半个多小时后,他从一板车队借来板车,和战友们拖着犯人,沿着崎岖不平乡村公路,快速向乡镇卫生院拉去。到医院后,由于医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意外发生。医生说:“如果你们当天晚上不送医院,犯人将阑尾穿孔,造成腹膜炎,后果将不堪设想。”犯人病愈出院时,张万才和战友们又将他带回了看守所,这个犯人双腿下跪,泣不成声地对张万才说:“今天,你救了我一条命,我以后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好好报答你,回报社会。”

走进看守所的青年人,大多数是因法律意识淡薄,感情用事,讲“哥们义气 ”,在他人唆使下走上犯罪道路。可是,当他们走进看守所后,面对高墙,又十分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针对这样的犯人,张万才像慈父一样,为他们改造殚精竭虑。

2000年初,张万才管教一个姓梁的青年,他是因多次参与殴打他人被捕入狱的。关进看守所后,其母亲不堪独生儿子入狱,悲痛欲绝,生病住院不起;而作为村干部的父亲,觉得自己在村里有失脸面,扬言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对此,梁某认为,自己给养育的父母造成如此大的伤害,以后无脸见人,于是,他在看守所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张万才知道后,立即上门与其父母进行交流,告知他的父母:“儿子走上犯罪道路,你们做父母的也有责任。关键时刻抛弃儿子,将会后悔终生。”在张万才帮助教育下,他父母思想开始转变,并答应配合看守所对儿子进行管教。

1998年,因多次抢劫被警方抓获的潘某知道自己罪恶累累,将判重刑,于是极不配合管教,经常大吵大闹,甚至绝食。张万才知道后,主动接手管理。生活上张万才对其细心照料,思想上对其认真教育,认真剖析他犯罪的原因,以及抢劫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张成才的耐心管教,潘某认罪态度变了,也积极配合民警的管理,还主动交代警方没掌握的犯罪事实。潘某对管教民警说:“在我人生旅途上,如果早一天能认识张警官就好了,我也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罪孽深重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悟,法院宣判其重刑后,他特意吩咐看守民警,将他积蓄的9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

31年押解,两千人次无差错

无为县看守所关押量大,投监任务重,距最近的淝河监狱也有两个多小时车程;而到九成监狱,一次来回就需要八九个小时,每次张万才押解,都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因此,每当有押解任务,看守所基本安排这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办事稳重、勇挑重担的老张来承担。

1988年夏季的一天,他一个人押送两个抢劫犯人去监狱。车辆行驶一半路程时,两犯人突然情绪波动,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用头撞击扶手。驾驶员和张万才商量:“将车开回看守所,要求增加警力然后再上路”。张万才没有将车辆开回看守所,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相信一定能安全将这两个犯人押至监狱。随后,他将自己一双手同时铐连着两个犯人,并对两个犯人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原来,这两个犯人被法院宣判后,家人一直没有到看守所探望过一次,认为家人把他们抛弃了,很悲观。了解情况后,张万才耐心解释:“目前,农村正是农忙季节,说不定家人怕耽误农时,而没来探望你们呢。如果真的是家人抛弃你们,那家人为什么及时给你们送来换季的服装呢?”在张万才劝导下,犯人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最终平安到达监狱。

有一年冬季,他和战友押送4个犯人去九城监狱,行驶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呼啸。一个小时后,当车辆行驶至巢湖境内时,因路面积雪太厚,车辆无法通行。为了保障按时到达监狱,他指令另一个战友在车上看管人犯,他和驾驶员下车铲雪。面对凛冽的北风,他和驾驶员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将一百米长的路面积雪障碍清除,使得车辆通行。然而,由于大雪不停,前方的路面不时出现积雪,车辆通行时常受阻,为此,车辆一旦受阻,张万才就下车铲雪,安全到达监狱时,他却成了一个大雪人,连犯人都十分感动地说:“今天如果没有张警官铲雪,那我们不知何时能到达目的地。”

31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张万才押解的人犯投牢450余次,押解人犯2000余人,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31个除夕,他坚守在监所岗位

多年来,张万才在看守所从事过巡控值班岗位、后勤岗位、劳动生产岗位。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履职尽责,保障看守所安全。他从事的巡控岗位,经常要熬夜,但张万才做到夜间值班坚决不打瞌睡,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巡视,对监室内发现的异常情况,给予及时解决,并记录在值班簿上;交接班时,他都会提醒接班民警,注意哪些情况,哪些监室要重点观察等等。他从事的劳动生产岗位,每日都要带着留所服刑人员劳动,都亲自带队不离场,严密监视。

看守所人手少,每年春节,所领导考虑远在外地的民警回家和亲人团聚,让本地的民警值班,张万才主动请缨,要求代班,而这一“代”,就是“代”了31年,从未间断过。同志们十分不过意,而张万才却说:“我已经习惯了。”张万才的家人说:“每年他不在家里过年我们也习惯了!”有一年,所长下了死命令:“今年春节,你一定要回家过年!”可是,到了腊月29时,张万才又出现在看守所。他说:“我不到所里看看,心里不踏实。”

31年来,张万才没有休过工休假,就连省厅安排老民警外出旅游,他也主动放弃了。对事业,他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而对家人,他却有无限的愧疚。妻子早年下岗,他没有找关系,为她找份理想的工作,至今还在一私企打工,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一次,儿子患病做手术,儿子想:“自己从小到大,从未要求父亲陪过自己,这次生病住院了,爸爸该来陪陪我了吧。”可张万才从没有请假去医院陪伴儿子,每天正常上班,有时下班后,他才去医院了解下儿子治疗情况。老母亲住含山县农村,因为没时间去探望,他就将母亲接来无为,让妻子来照料。他一家人,至今仍然住在那不到7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台老式电视机和几件陈旧老家具。

尽管张万才十分清贫,可他的精神世界却十分富有。每每有人和他谈心,他谈最多就是看守所,是他的战友们,是多少人在他的教育下重新被社会接纳,成为有用之人。高高大墙的看守所,成了他无私奉献的天地。无为县看守所在他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已经连续实现了15年安全无事故,2012年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监管单位”,他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十多年受到嘉奖。

□ 方咸东 钟正波 秦秋水

新闻推荐

电缆之乡的“守护神”

无为县高沟镇,是闻名遐迩的全国电缆之乡。全镇现有人口5.8万人,流动人口1万人,各类企业389家, 2012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86.5亿元,成为芜湖乃至安徽的经济发展重镇。高沟...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