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量体裁衣”裁出“美好乡村”新天地

芜湖日报 2013-01-11 13:53 大字

□ 本报记者 潘晔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当下,怎样建设适合生产发展、宜居宜业的新农村,芜湖做出了有益尝试。

截至目前,芜湖市59个村庄整治试点示范村已全部建成,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农民精神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芜湖市用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理念,裁出了一片“美好乡村”新天地。

现代农业 生态文章

虽是严冬,但芜湖县六郎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这里有河蟹混养的高效立体养殖,有美味的冬桃、鲜嫩的蘑菇。这是芜湖市发展现代农业、做活生态文章、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剪影。

农业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芜湖市主抓现代高效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探索出一条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转型发展打造绿色GDP的特色之路。一方面,不断强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开展水稻、棉花、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六郎镇、陶辛镇等一批生态乡镇脱颖而出。

现代农业与生态建设共同绘就崭新的新农村蓝图。近年来,芜湖市涌现出同福食品、溜溜果园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市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5家。目前,芜湖市已成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市,南陵县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浦试验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保留传统  一村一品

徜徉在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但见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雕梁画栋飞檐出甍,风姿绰约的烟雨江南让人流连忘返。这里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却依旧保有传统的乡土风情。

启动“美好乡村”建设之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表示,新农村建设不能只重外观、千村一面,而要突出乡村特色,保留农村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温暖的邻里关系。

遵循“一村一品”理念,芜湖市的59个村庄整治示范点按照各自特点,分为生态建设型、环境整治型、新型社区建设型、古村落保护型、产业带动型和村企共建型等多类型,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整治工作。示范点建设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化生态特色和地方风貌,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风貌。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43个,其中省级特色农业示范村21个;涌现出8个国家级、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1个省级生态村,生态、环境建设均取得初步成效。

因地制宜  村民自治

征求村民意见,反复讨论,形成村规民约……对无为县何碾村村民理事会全体成员来说,这些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与何碾村一样,全市59个美好乡村建设点,都成立了由村民民主推选出来的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是美好乡村规划、建设以及建成后管理等工作的自治管理组织。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的前提。

芜湖市注重培养农民自主意识,引导美好乡村建设逐步完成从“政府引导”到“农民自主管理”的转变。芜湖市还充分鼓励农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事务、财务管理以及村规民约的制定。越来越多的农民乐于参加农村规划、建设以及乡村管理等工作。结合文明创建的多项评比活动,文明乡风吹遍了田间地头。

农民富起来了,农村越来越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美好乡村”正是江城农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扎实践行“走转改”  学习贯彻十八大

新闻推荐

大学生村官代表: 用心建设“美好乡村”

□特派记者 吕毅这几天,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芜湖团代表孔小藤很忙,一方面忙着开人代会,另一方面忙着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首次当选省人大代...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