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上接2版)尽管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积极因素正在积聚。今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是在稳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内生增长代替拉动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芜湖市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推动芜湖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较大,尤其是跨江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芜湖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考虑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可行的原则,兼顾与“十二五”规划指标相衔接,且按照不低于全国、全省增速,并适当保持省内领先的要求,提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注: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口径,建议将工业销售收入指标调整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发展首位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集聚发展首位产业。进一步完善首位产业激励考核办法,实施首位产业“千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发展,强化资金、项目、政策资源整合。开展精准化招商,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优质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集中,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核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重点在汽车及装备制造八大产业领域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机遇,精心培育智能专用设备、新型显示、硅基功能材料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实施“6122”工程。积极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扶持政策、规划目标和考核体系,发挥好服务业引导资金作用,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建设文化科技产业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粮食增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推进沿江优质棉花、油料、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无为县国家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芜湖)农产品物联网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推进安徽农机试验区芜湖先行区建设,启动实施百万亩精准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机械化程度。
提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加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技术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关联企业创新资源,提高产业整体研发水平。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内需、强投资的政策机遇,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今年芜湖市列入省“861”计划项目533个,总投资642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710亿元;初步安排各级政府计划投资606.2亿元,其中市本级政府计划投资245.7亿元,县区政府计划投资360.5亿元;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59个,今年计划投资1042.5亿元。围绕推进“861”计划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行市领导分工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抢抓国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的有利时机,全力推进已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实施。围绕中央投资重点领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中央投资争取上取得更大成果,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861”项目库。进一步加大外贷争取力度,结合外贷重点投向和要求积极谋划一批交通水利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外贷计划。
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紧紧抓住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机遇,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谋划推出一批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向交通、市政、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
(三)强力推进拥江联动发展,加快城市组团建设
举全市之力推进拥江发展,突出“发展战略、产业项目、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社会事业”五个优先发展江北地区,推进两岸一体化发展。统筹沈巷、二坝等滨江新城的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江北城市化水平。调整优化江北产业集中区发展空间,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南北合作共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组织开展好“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过江通道、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高等级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协调推进力度,加快江北地区、城东新区、三山新区、长江大桥综合开发区新区电网、燃气、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辐射力。推进青弋江分洪道、江北万亩圩口防洪达标等水利项目建设,结合水利建设实施联圩并圩和航道整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加快产业新城建设。抓住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和安居新城建设,加快建设12个产业新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园区配套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努力把更多的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转变成安居乐业的市民,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强规划引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突出“一村一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土地整治、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高水平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加快承接产业载体建设。扎实推进江北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开发区转型升级力度,加快新芜开发区升格国家级步伐,推进南陵、新芜、无为经济开发区扩区,在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健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开发区转型升级之路。
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强化示范区品牌效应,重点面向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大型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进与央企、民企合作对接,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更大的成果。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推动芜湖加入长三角理事会,有序承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推进芜马同城化建设,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分工、要素市场同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继续做好与亳州市结对合作,加快亳州芜湖工业园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扶持政策。
(五)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努力提高中医药特色服务及综合性医院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全科医师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国家试点,全面实施“金医工程”,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现代医院质量评价体系。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把握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建立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和交易市场,开展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建立城乡一体住户调查体系,统一城乡居民收支指标。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改革,推进青弋江分洪道工程代建工作,为国家推行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大力推进南陵县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改革国家试点,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新路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吸引民间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着力引进和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性强、市场影响大的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科技示范基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
(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生态芜湖”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节能降耗预警,抓好节能监察和企业用能监管,督促重点企业加快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万(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建筑和交通节能,落实行政机关及其他公共机构节能措施,加强公务车管理,降低公务车能耗。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市截污,推进火电、水泥氮氧化物减排,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公共机构利用闲置屋顶采取自建等方式进行光伏发电,推动全市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继续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全力推进电厂脱硝、水泥行业低氮燃烧及脱硝改造等重点减排项目实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建设,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积极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建设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抓好粉煤灰、尾矿废渣、生活垃圾等综合利用,加快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布局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严格产业准入条件,提高项目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加大工业用地清理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试点,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加快大阳垾湿地公园、汀棠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新增森林面积16万亩,打造生态之城。
(七)加快皖江金融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金融支撑作用
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着力引进大型、优质的各类股权投资企业进驻芜湖,加快构建芜湖区域股权投资基金中心。在积极申请筹建或引进新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全力支持扬子农商行、皖江金融租赁公司、民强担保集团做大做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延伸。加快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
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丰富银企对接内容,拓宽银企对接渠道,落实银企对接成果。结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加快上市企业培育,力争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三板”挂牌工作,采取县区工业园区与高新区合作共建等多形式,建立“新三板”后备资源库。进一步强化社会融资总量理念,努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组织更多的企业运用好企业债、公司债、短期票据、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私募债等融资产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加强与周边及国内产权交易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拓展市场交易范围,支持资本CBD赴无为县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区域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地位。
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芜湖市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构建多层次信用评估体系。以经营资格年度检查及高管人员监管为抓手,对三类准金融机构审计实行常态化,控制总量,提升质量,规范经营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加大民生投入,围绕卫生、教育、环境等重点领域,安排投入78亿元,实施 40项民生工程。
以更大力度推进创业富民。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全面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就业创收能力,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政。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以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布局改造工程;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民办和普惠性幼儿园;进一步加强中职、高职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街道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民健身、残疾人服务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市容整治规范年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强化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做好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孟鸣在无为县县城中心,有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板却是一名农家女,她叫陈晓,曾被无为县妇联授予“十大优秀女致富带头人”称号,前...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