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海清我曾见过苏局仙
苏局仙老人与本文作者合影
苏局仙老人赠送给本文作者的墨宝
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上午,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四人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南汇周浦乡牛桥村,登门拜见一位清朝末科(1906年)秀才——苏局仙先生。苏局仙老先生生于一八八二年一月,与鲁迅先生同庚,卒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享年一百一十岁,是最后一位谢世的清朝秀才。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们穿过百花盛开的农家小院,直奔老人家的书斋——“水石居”。苏局仙在他的儿子苏健侯陪伴下正在书斋之中。苏健侯热情地为我们泡茶、让座。在得悉笔者是专程从长江之畔的安徽芜湖来拜访苏局仙老人时,苏健侯凑近父亲的耳边,高声禀告有远方客人拜望,老人以微笑的面孔扫视了片刻,算是对我们这些远方来客的欢迎。
苏局仙老人身着白色老布对襟便装,下穿黑色平布打褶的齐膝短裤,系着白纱编织的裤腰带,腰带两端齐垂膝下,脚穿黑色圆口布鞋。老人家个头不高,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那慈祥和善的面孔及其神态与中国普通老百姓没两样。胡须、眉毛、短发稀而白。当时虽已是一百零五岁的高龄,却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龙钟之态,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在与老人的对话交流过程中,难免感到有些困难。苏局仙端坐在已是半旧的藤椅上,面对临窗的书案,手提放大镜,借着窗口射进的光线,十分认真地阅读大概是刚刚收到的信函。
苏老翁书房的四壁挂满当代名流和书法大家所赠的书法条幅。书房的正中央摆着一张长方形且古色古香的书案,其表面磨得光亮,仿佛见证着老人家勤奋耕耘的悠长历史,这张光亮的书案,陪伴着老先生度过了坎坷传奇的一个多世纪的岁月。老人家与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孙墨佛齐名,被誉为“南仙北佛”。案上堆满文房四宝和一些杂物,墙边立着一个大书架,较整齐地摆列着多种书籍。其中一个精致的书箱上以正楷所书“资治通鉴”四字。看来老人家真的是善读史书,博古通今。
紧挨书架的墙边有一张四人座沙发,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均坐在上面,与苏健侯老人攀谈起来。我信口问到:“苏老伯,您老多大年纪了?”当时苏健侯老伯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却答道:“我还小,八十岁不到。”当初我是一个三十七岁的中年人,按年龄,苏健侯老伯都可以做我的祖父了。我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他老人家是因为在自己高寿的父亲面前才如此幽默地自称“我还小”的,孩童般的语气在我们这些听来更加亲切有趣。
陪同我去拜访的除我表弟朱庆生外,还有两位朋友,一位是一家报社记者徐曙光,另一位是摄影师金佩政。金先生称我是“无为老乡”,他告诉我说他作为上海知青曾下放在无为县黄龙乡公社(现归属无为县石涧镇),对无为的乡俗民情记忆犹新,他一直眷恋着这块曾磨练和滋养过他的热土。
我们与苏健侯老伯交谈得很投机、热烈,主要话题是围绕苏氏家族。苏健侯老伯看来不太健谈,但很热情,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我似懂非懂,徐、金二位不时用普通话“翻译”。交谈中我提出同来者与苏老伯合影留念,经应允后,但苏健侯老伯一再谦让不居中位。当我再次要求与苏局仙老人留影,经苏健侯老伯禀报,苏局仙老人家欣然同意,马上放下手中的信件和放大镜,慢慢立起身来。我喜出望外,迅速上前将老人坐的藤椅挪开,重新放好。再扶老人家坐下,并搬来旁边的一张太师椅,紧挨在苏局仙老人身旁。镁光灯一闪,金佩政先生为我与苏局仙老人定格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合影。
苏老翁长寿秘诀不仅是长期习书,同时他还在生活上注意调理,据苏局仙老人讲,他“基本吃素,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心情舒畅,有病调养,尽少吃药,生活有序,不慌不忙,饭后百步,寄情翰墨”。他把写字当作一种体育锻炼,运腕时还要配合呼吸。先生平生遇到苦难和艰辛真不少,但从不悲观,每当遇到不愉快的事,一般会采取三招对付:一是丢开,二是找小朋友玩,三是照照镜子,烦恼自然也即之烟消云散。他以苍劲有力、琅琅上口的长寿三字经表明“人长寿,并不难,要早起,须早眠、戒烟酒,忌暴食,饥即食,倦即眠,休烦恼,抱乐观”的科学健身道理。
苏局仙老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据说他的家族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难怪透着一脉儒雅之气。他在少年时代即刻苦临池习字,临摹唐人碑帖,耄耋之年又转练王羲之《兰亭集序》,人们赞称先生之书法“苍老中含秀润,质朴中有俊雅,古朴遒劲,生动有姿,法度严谨;既深得欧颜之精髓,又富涵王书之形神,可谓博采众长,独辟蹊径,深谙书道,功老道成”。
一九八O年,时年九十八岁高龄的苏局仙老依然雄风不减当年,仍能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其作“飞逸夺秀,翩翩欲仙,字字如珠如玑,流光溢彩”,这也显示了他非凡的书法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此后,书坛“百岁状元”的美誉传遍海内外。
苏局仙老先生不仅是名扬海内外的书坛巨匠,还是一位“高产”诗人。每日濡墨、赋诗作词习以为常,即使在病中仍寻章觅句,由其子苏健侯笔录,晚年集成《病榻余吟》,据说他一生赋诗作词万余首,题材广泛、生动鲜活、情真意切,在这些诗的海洋中,有很多诗篇体现这位历经漫长历史时期的老人热爱新社会、控诉旧世界、赞美新生活的高尚思想境界。例举诗云:“半夜惊雷雨,今年第一声,花飞三月暮,日暖几时晴;水长秧苗绿,风来麦浪轻,田家犹未厌,沟浍望皆盈。”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了生动的农事景象,给人以春意清新身临其境的感受。又云:“早稻金黄熟,催收未许迟,新秧继插土,脱粒夜眠时。”它深刻地表现乡村一派丰收繁忙的图景,洋溢着甜美的乡土气息。像这样一位历经五个历史时期的末科秀才,思想之新亦属罕见。
苏建侯老伯告诉我们,上海市历届市委政府领导对老人家均十分尊重和关怀,几乎每逢新春佳节都登门看望,为老人家祝寿拜年。为使老人家偶尔出行方便,政府出资特意铺修一条道路通向牛桥村,路面虽不宽广,但十分平坦,被人们称之为“苏堤”。苏老伯也是由政府安排在其父苏局仙老先生身边工作,照顾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和接待来访客人。
苏局仙老人的书法和诗词吸引着无数读者。我这次有幸拜见老先生,使我终生难以忘怀。说心里话,藏在心中的一个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得到老人家的墨宝,但难以启齿,最后我终于鼓足了勇气斗胆索要。真没想到老人家欣然同意我的心愿,由于当天阴雨光线较暗,书写不宜,未能获得。苏健侯老伯答应“写好寄去”。果然在我返家不到两周时收到苏局仙老先生亲书条幅“前事不忘后事师 海清先生雅正 南汇百五岁苏局仙”。
笔者喜得前清秀才苏局仙老先生亲书墨宝,感到十分荣幸,一直珍藏,视为传家之宝。让苏老翁的儒雅灵气和遐福,一代又一代地永远传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进一步遏制和查处消费领域“霸王条款”,日前,无为县工商部门在全县开展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向“霸王条款”亮利剑。 &nbs...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