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幸福芜湖,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芜湖日报 2012-10-09 14:18 大字

特别报道之四  幸福芜湖篇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

幸福并不是抽象概念,它包含着主观感受和客观实际,关系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身心愉悦,点滴生活中蕴育着幸福。说到底,就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满意感受和体验——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有奔头,学习有劲头,生活有盼头,日子有过头。

幸福是每个人的终极追求,也是一个城市的孜孜追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打造幸福芜湖,市委、市政府正是从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着手,不断地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安全感。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于百姓幸福。如果经济发展了、城市变漂亮了,但人民感觉不到幸福,也是一种失职。幸福芜湖正成为江城上下的共同价值追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芜湖首先体现在“人人都有好工作”

在外“游荡”两年的梁晓辉又回到芜湖了,这位毕业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子,毕业之初认为长三角的城市发展机会多,于是远赴他乡。但这两年,留在芜湖的同学都已经混出了模样,于是他又回来了,在鑫龙电器找到一份与心理预期差不多的工作。“在芜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待遇也不错,甚至高于外面的水平。”像晓辉一样,近几年,选择留在芜湖就业和外地大学生来芜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实际上,芜湖从2008年以来已经由人口净流出到净流入转变,目前每年净流入10万余人,大部分是由于在这座城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留下来。

幸福的工作不仅薪酬待遇要好,还要求劳动强度不断地降低和工作环境的适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样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在安徽华谊化工基地,完全没有记者印象中的化工产业工作模式,300多名员工中,大部分员工的工作岗位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电脑联网即可实现生产操控。对于农民而言,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习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改变。在南陵县弋江镇柿坝村,种粮大户汪根火近几年从育秧到收割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劳动强度减轻了,节省了更多人力,让农民朋友对于这份工作也多了一份眷念之情。

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是很多人对于好工作的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兴起,让这一期望成为现实。这十年间,芜湖新增了很多新兴岗位,银行理财师、证券公司经纪人、房地产营销总监、广告创意总监等等,一批年轻人挑起了公司的大梁,不得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感慨。

当然,好的工作不仅是待遇优厚,更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事软件服务的吕荣敏从2005年大学毕业后加入瑞信软件公司这个大家庭,一路伴随着瑞信软件的成长,在见证芜湖本土软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荣获今年度省劳动模范称号,实现了个人价值。

去年新加盟芜湖这个大家庭的无为县人民更能感受到就业和创业氛围。今夏,为期两个多月的就业培训启动,家庭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农民免费享受到了技能和创业培训,电脑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图像处理、淘宝网店经营等实用技术,让农民朋友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而提供培训的是星火传媒公司,这家专门从事培训的公司,本身就是创业的典范。校长陈晓尽管身为80后,她从去年5月开始创业,借助政府提供的贴息小额贷款,创办了星火传媒。如今,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陈晓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就业、创业的农民。

如果说就业是生存之本,那么创业就是致富之道。从2005年以来,创新创业氛围在芜湖愈来愈浓烈。“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不仅成为江城耳熟能详的口号,更成为江城百姓的生动实践。2011年,市委、市政府更是以一号文件出台实施富民行动文件,以此强力推动百姓创业。

创业更在于有着良好的孵化平台。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这家创办仅6年多的企业,以爆发式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型百强企业,这离不开科创中心的孵化支持。3位技术出身的海归人士,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想,将头脑里的知识转化成了财富。

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创业也多了门路。“强强铁打小铺”是在淘宝网上一家专门从事销售芜湖铁画的网络小店。将芜湖传统工艺品嫁接在网络这个销售平台,足以见创业者的洞察力,因此,创业在未来更在于有独特的创意。

陶俊的广告装饰公司成立了,范翠梅的超越机械设备公司产品出口到国外了,周逢庄的葡萄合作社挂牌了,刘凯的“华莱士”营业了……这几年,青年创业、巾帼创业之星、农民创业、大学生创业典型等事迹屡见报端,每一个创业人物在创业过程中都经历着一份艰辛,同时收获一份幸福。

收入是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幸福芜湖更在于“家家都有好收入”

富民是和谐稳定的基石。在芜湖市“十二五”规划里,更加突出富民主线,由过去一直强调的“强市富民”转向“富民强市”,这不是简单的词序调整,而是发展观的转变、政绩观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芜湖的重大发展战略选择。

在芜湖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里,“确保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段文字给江城上下带来巨大利好消息。在最初的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是“力争”,后几经讨论,最终确定的是“确保”,一个词的变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芜湖市将通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条路径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即通过稳步提升职工工资、鼓励个体私人从事经营、引导和保护居民投资收益,而对于低收入群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此全方位提高居民收入。

“现在月薪2500元以下,很难招到技术工人。”在年初的新春招聘会上,刚刚来芜投资的三花科技负责招聘的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就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家。”在繁昌县孙村经济开发区工作的犁山村村民马能仁说;“装修旺季,每个月可挣这个数。”从事木工的周师傅伸出5根手指……

据最新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芜湖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45元,按家庭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月超过2000元,达到2055.74元,这是继2011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后,收入水平跨上又一个新台阶。

说到经营,芜湖县花桥镇五四村的养鸽户黄典香深有感触。2009年春节外出务工回乡的她,从周边得知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妇联实施的妇女小额贷款帮助下,3年多下来,黄典香从什么都不懂的养鸽“技盲”成长为指导他人的“专家”,种鸽也从最初的50对扩至现在的4000多对,还带动周边5户农户一起养殖,每年通过养鸽纯收入近12万元。

十年前,提起理财,应者寥寥。因为那时大家手头都不富裕,没有闲钱去投资。如今,理财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商业银行云集,理财产品繁多,想不了解理财知识都难。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民选择到哪家银行存钱都需要“货比三家”,因为10%的浮动利率由银行自行决定。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增收的新亮点。“十一五”时期,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成倍增加,2010年芜湖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527.22元,较2005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27.7%。

收入倍增计划,对于无收入、低收入人群怎么办?只有不断加大转移支出,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增加对无收入、无社保群体的救助范围和力度,调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际上,对于这一群体,政府已优先保障。

今年初春,记者赴繁昌县平铺镇采访获悉,该镇从今年起在全市率先对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尽管该镇财政并不宽绰,但每年还是拿出14万元,让454位老人幸福的晚年多一份保障。如今这一缕春风已拂遍全市城乡大地。7月份,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并实施高龄津贴制度,截至8月底,全市已向6.46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600余万元。

“老年人,政府保;中青年,自己缴;按档交,财政贴;缴费多,待遇高……”从今年7月份起,芜湖市启动新的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非从业居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个政策的最后“空白地带”被覆盖,真正实现了人人老有所养。(下转2版)

新闻推荐

□ 梁海清我曾见过苏局仙

苏局仙老人与本文作者合影苏局仙老人赠送给本文作者的墨宝...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