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好乡村共享发展成果
编者按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了,黄梅小调唱起来了,学会网上查阅资料了……美好乡村建设,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提升了农民的素质,这也是芜湖市多年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结出的硕果。美好乡村建设,要突出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才能生活宽裕。无论是繁昌县孙村大屋示范点,还是南陵县许镇张桥示范点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或是依托经济开发区,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农民变成了“城里人”;或是坚持走“公司+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之路。要突出乡风文明,建起村民公约,开展文明之家评选,让文明风尚成为全体村民共同价值取向。要突出村容整洁,优美的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芜湖县六郎镇官巷组坚持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要突出管理民主,各示范点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从无为县汤沟镇直埂村争先恐后投身美好乡村建设,可以看出农民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而这正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石。
千年水乡谱新韵 宜居宜游正当时
□本报记者 赵云涛
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官巷组建村于北宋年间,是该镇最古老的村落之一。相传历史上该村曾有十三人同朝为官,因此又有十三官巷之说。徜徉在今天的官巷,但见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雕梁花窗飞檐出甍,透出一派清新雅致的徽风皖韵。这是该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好乡村的剪影。
记者从六郎镇城建办了解到,根据北陶村官巷组聚居点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定位,该示范点建设模式为整治型,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为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致力于打造城乡一体的和谐宜居新农村。具体做法上,首先通过整治和改造,使聚居点土地使用更节约、布局更合理、空间更有序、设施更完善;再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对村里原有的农业用地,村林、湖面、菜地维持原土地利用规划,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调整,将宅前宅后的可利用的土地调整为庭院经济用地,形成“一村一品”;最后依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发展以垂钓、休闲农家乐模式为主的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美好乡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重任责无旁贷。今年3月,官巷整治点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之初,该村便首先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村民组长,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成员前往安庆等地学习。“取经”归来后,构思泉涌——他们对林荫道路及联系各户的小路网络情有独钟,对道路材料再三斟酌,希望用耐用的硬质材料取代看似更生态环保的砂石路;他们呼吁对现有树木严加保护,提倡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农户自赏式的绿化,使农宅融入自然景观风貌,打造出村庄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智囊团”不仅拿得出主意,也作出了牺牲。理事会成员陶双贤的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自家后院圈养了30多头幼猪是一家人重要的经济来源,可因为整治需要修条村内道路,他家猪圈需要拆除,老陶二话没说,在几位邻居的帮助下,挽起袖子就扒平了。在他的感召下,另一户占路养猪的村民也主动拆除了自家猪圈,其他人纷纷自发拆屋让基、拆除违建,过去乱搭乱建、占道堆放的现象一去不返。
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其中既要有大刀阔斧的破旧立新,也要有匠心独运的保留传承。“特色是美好乡村的生命,美好乡村的规划应该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尽可能量体裁衣。”镇城建办汤主任告诉记者,要避免千村一面,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文化的体现。下一步,镇政府将根据镇总体规划,保留恢复历史文化遗迹,结合六郎水乡特点,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宜居示范点。
村民成为在家门口就业的“城里人”
□本报记者 杨正毛
实习生 陈毓琳 沈婷
青砖黛瓦马头墙,水清景绿桂花香。虽逢农时不耕作,服装厂里挣钱忙。
站在繁昌县孙村镇犁山村大屋自然村的中心广场,如果不是边上的徽派围墙,你会有置身城市小区的感觉,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应有尽有,典雅的节能路灯立在四个角落。每当晨曦或者黄昏,这里成为全村老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这是美好乡村建设给大屋村带来的变化。
9月12日,记者赴大屋村采访。下了省道,村头的塘口里,几位妇女在塘口边洗衣洗菜,水面清澈。而在村庄整治以前,这里的水面杂物漂浮,恢复到能洗衣洗菜的状态,得益于村庄整治和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
“大屋村已慢慢地融入城镇化的生活方式。”犁山村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会长万长凤介绍说,由于紧靠孙村经济开发区,大屋村真正搞农业的农民已很少,大部分都在经济开发区内的服装、铸造企业上班。白天,在大屋村里鲜能碰到人,即使现在是秋收时节,也见不到紧张的抢收景象,村民都成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城里人”,而该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收入水平并不低。随着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大屋村村容建设也在转型。水泥路面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并配建了下水管道,为雨污分流奠定了基础。村里放置了20个垃圾桶,配备了2辆人力垃圾收集车,并聘用了2名保洁员,对村庄进行全天候保洁。
“搞好门前屋后绿化,美化环境,讲究卫生。”这是大屋村《村规民约》上的一条。“硬件设施搞好了,最主要还是靠每一位村民素质提高。”万长凤介绍说,为了将“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整洁”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屋村还开展了星级文明卫生户的评比工作,并在环境文明户、致富文明户、计生文明户等家庭前挂上牌匾,以此形成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美好的乡村更在于文明的生活方式。文化阵地是大屋村美好乡村建设一个重点。在该村农民文化书屋,2000多册崭新的图书,工业科技类、医药卫生类等门类齐全,还配备电脑,建成电脑阅览室,丰富了农民文化知识。
“作为全国文明县城和城乡统筹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城,繁昌正以‘全域文明\’为目标,着力推进产城一体化。”繁昌县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慧告诉记者,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正是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该县已在完成5个市级示范点、10个县级示范点的基础上,出台推进美好乡村产业发展、后继管护以及资金管理等办法,为美好乡村建设持续注入力量。
桃花源里新直埂
□本报记者 付君兰
经通江大道向北,十几分钟就来到今年市级村庄整治的示范点无为县汤沟镇直埂村。走进直埂,入眼便看见880米的环湖步行道路、400米入户便道将直埂村紧紧环绕。
漫步在乡间小道,统一的红顶白墙、乳白色的PVC栅栏将村居庭院装扮得焕然一新;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摆放的40个垃圾桶收集着村民的垃圾,环卫工人辛勤劳作,让整个村庄清新整洁;天然澄澈的湖面宛如玉带,水边垂柳正随风曼舞,岸边石榴吐红露珠,放眼望去,红的是枣、熟的是梨,青涩柿子正挂满枝头;57盏照明路灯正打造着直埂村的“日夜辉煌”;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天蓝水清、绿树婆娑、红花掩映的极具田园风光特色的环湖滨水型新农村近在眼前。
“村庄整治之前,直埂村居民点住宅建筑新旧混杂、高低参差、缺乏统一规划,还存在乱搭乱建现象。道路也未形成网状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居民点内村民居住的生活卫生环境较差。”汤沟镇党委副书记何启智回忆。
重新打造后的直埂村将成为建筑统一美观、村容整洁卫生、环境优美宜人、设施配套齐全、乡风文明和谐的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环湖滨水型民居聚落地。根据村庄整治规划方案,整治后的直埂村示范点将形成“一带、两心、三片区”的空间格局,即“一带”,环湖的滨水景观带;“两心”,北面的绿化广场休闲中心和东南面人文中心;“三片区”,由村村通道路和水塘划分的三个居民聚居片区。
“村前秀美清澈的湖面,便是两个月来近千名民工日夜不停施工的见证。”何启智向记者介绍说,“长880米、宽2米的环湖公路,长400米、宽1.5米的到户便道已全部建成。此外,30米长、1.5米宽的鹅卵石漫步休闲小路正待动工。建成后,环湖网状路系将直埂村紧紧相拥。”
据悉,目前直埂投资近38万元的村庄整体绿化正在进行,红叶石楠、女贞、樱花、银杏、香樟、冬青等数十种绿化树木正依次栽植。投资5.7万元,新购置、安装了38盏便民照明路灯;统一对44户外墙进行了外粉。新聘请一名环卫工,配备了一辆人力三轮垃圾收集车,购置安放了40个垃圾桶,真正做到居民点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亲水平台、曲拱桥、景观亭、休闲广场、娱乐活动中心等便民公共设施正依次落成。
何启智告诉记者,在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下,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村民建设美好乡村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在村庄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直埂村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积极参与清路障、清垃圾、除杂草、疏沟渠、平场地等公益劳动:村民雍自谱去世不久,家属刘冬梅特意打电话给女婿童中正从二坝镇童村赶来参与村内公益筹劳十多天,儿子雍成银也自发从北京赶回来参加公益劳动;远在莫斯科从事广告装潢设计的束祖定打电话回家让家人一定要支持村庄整治工作,还说他自己不久也要从国外赶回来出一份力;在北京开家具厂的吴代银、吴代尚兄弟,姚德喜、姚德仁弟兄,上海的曹氏兄弟都纷纷表示自愿出钱出力、筹资筹劳。据悉直埂村示范点村庄整治计划投资310.56万元,通过村民的积极参与,投工投劳1050个、自筹资金135.6万元,有力推动了直埂村村庄整治暨建设美好乡村工作开展。
“真想不到我们农村和城市也没两样了!”
□本报通讯员 刘斌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南陵县许镇张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幢幢崭新美丽的小康住宅,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一排排竞相绽放的桂花树映入眼帘。
近年来,南陵县着力培育一批规划有序、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秀美乡村。在南陵县,像张桥一样的村庄整治暨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共有9个。
许镇张桥新农村示范点自2006年3月份启动建设以来,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该居民点采取规划先行,初步明确居民点建设的发展思路。居民点规划建成区、安置区、拆并改造区、配套公共服务区、休闲区五大板块初具雏形。近年来,张桥居民点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走“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苗木花卉、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亩、100亩、500亩,食用菌发展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优质水产养殖达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达9200余元。初步形成了以大棚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优质水稻种植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为代表的“4+1”产业格局。同时,该示范点还依托阳光工程,对失地农民进行“阳光工程培训”,转入镇区企业或外地企业务工。该点培训农民达300余人,加入县、镇各类行业协会的人数达50余人,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极大提高。
该示范点基本完善了居民点内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时进一步绿化、亮化了居民点的人居环境。通过以奖代补和小额信贷的方式,支持水产养殖基地、大棚蔬菜、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的发展,共投入25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发展能手和种养殖大户。目前,该示范点居民已经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基本目标。张桥村潘村村民组村民潘一涛兴致勃勃介绍:“政府为我们设计规划建起了结构非常好的居住区,区内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齐全,小区内建有菜市场和超市,购物方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真想不到我们农村和城市也没两样了啊!”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张桥居民小区形成了以理事会工作为重点,自主管理,科学运作的模式。张桥居民点理事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由群众推选,由在当地声望高、心肠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组长、老教师担任。该示范点上有大的建设资金使用、村级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事项,都必须经过理事会表决通过。理事会采取多种办法筹集资金,通过编制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上级的资金支持;引导本地发展个体经济、创办民营企业率先富起来的人回乡创业,回报家乡;实施门面房竞价和道路、学校等公共建筑冠名权拍卖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盘活土地资源,清理旧宅基地。该理事会还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
新闻推荐
尊敬的纳税人:自2012年10月1日起,芜湖市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为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类...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