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擘画长江十里江湾百里绿廊

芜湖日报 2019-05-23 02:12 大字

(上接1版)实施健康路水厂取水口关闭替代工程,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建成市级备用水源和四个县级备用水源,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4个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并与环保联网,还将建成覆盖长江及重要支流27个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完成73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黑臭水体初见成效比例达89%。213个非法码头、非法修造船点和黄砂经营点被悉数拆除并开展生态复绿。经过整治,芜湖共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27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如今从市区由南向北溯江而上,从澛港大桥到临江桥,再到游船码头,最后到弋矶山医院,这里构成了全长10.4公里、总面积8.12平方公里的“十里江湾”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和游客最青睐的“打卡”胜地。

2018年全市列入国家水质考核的6个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水质均值达标比例为100%;全市县级及以上7个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三。

青山就是美丽

在芜湖,不仅有绿水,还有干干净净、让老百姓放心安心的土壤。

近年来,芜湖围绕实施“土十条”,着力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启动部分污染地块治理工作。将土壤环境质量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全面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理,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污染地块名录,加强土地征收、收储、出让等环节环境监管,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考核目标。组织开展4轮固废大排查,累计出动37358人次,排查区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排查企业5660家,发现固废倾倒点41处,对非法倾倒固废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置。

启动固废综合处理利用、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固废防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环保与公安等司法机关联合作战,完成境内发生的“1.29高安污染环境案”“4.8长江二桥等地系列倾倒污泥污染环境案”“4.21经开区倾倒医疗垃圾污染环境案”等多起案件侦破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优化开发布局,从规划源头引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发布实施《芜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划定限制勘查区2处、限制开采区4处、禁止开采区21处,确保2020年全市绿色矿山达标率达到80%。严格环境准入,护佑青山绿水。把牢“1515”生态防线,2018年否决新增低端落后产能项目5个。完成沿江1公里污染企业排查整治和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有效衔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蓝天就是幸福

尚云飞,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纽约的芜湖人。5月初,他回到芜湖探亲。走在城东的雕塑公园,看着蓝天白云,他不由得感慨:“芜湖的生态环境跟当年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漂亮的公园,再配上蓝色的天空,生活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

确实,近年来,芜湖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在芜湖看到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了。芜湖市委、市政府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削减污染物排放为重点,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聚焦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强化联合督查,点源面源协同治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排放调度,落实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各项措施。强化问题整改,推动方村、港西、合南、清水、许镇等一批工业园区(集中区)企业污染治理;完成1686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对27843处餐饮经营场所开展执法检查,督促问题整改9495处。

强化深度治理,钢铁、电力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水泥、玻璃行业实现“环保领跑”,积极开展减排技术攻关,主动在国标的基础上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一半以上;实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和19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建成73套集装箱码头和货运码头船舶岸电系统;新增501辆新能源公交车,以公交“换芯”实现城市“换肺”。强化精细管理。引进大气治理技术团队,运用雷达扫描走航、车辆尾气监测、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加强大气组网数据研判预警,提升应急管控和治污精准度。芜湖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49微克/立方米。2018-2019年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降幅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排名第9位;重污染天数为4天,同比减少13天,降幅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排名第1位,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目标。

生态就是资源

芜湖市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面落实《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监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增绿地、增湿地、增林地”行动,“肺活量”“肾动力”明显增强,制定并实施了《芜湖市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和《芜湖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7-2030年)》,形成了2个省级湿地公园,涵盖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湿地保护率36.34%,生态保护修复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芜湖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芜湖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扬子鳄自然保护区28处遥感监测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深入推进铜陵淡水豚保护区问题整改,对五洲美丽生态园1万多平方米建筑物、3219亩违规养殖水面构筑物进行拆除。组织开展生态区域违法建设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全部建档立卡,推进整改。完成44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摸排出各类农村黑臭水体 160个,即将启动整治。

精心打造沿江百里绿廊。将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定为重点生态建设区,对沿江绿化空白区域进行植绿补绿。将长江岸线5公里范围定为生态环境严管区,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河湖和湿地生态功能得到基本修复。将长江岸线15公里范围定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规划到2020年长江沿线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万亩以上,1公里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81%、5公里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45%、15公里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39%,努力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芜湖山水画廊。

改革就是力量

芜湖市用成绩单证明,经济高水平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有机统一、协同推进、相辅相成的。芜湖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改革工作。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出台《芜湖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汇入长江的7条主要河流13个地表水断面实施市级生态补偿试点。2018年累计产生生态补偿金975万元,污染赔付金650万。

加强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2017年4月,芜湖市与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共同签署《合肥都市圈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合肥都市圈环境污染联防联控。2018年1月,芜湖铜陵马鞍山三市落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共同签订《关于长江流域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的协议》,加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参与南京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合作。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芜湖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方案》,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明确相关配套制度发布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完善生态环保失责追偿制度。建立环境执法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对244家企业进行环境信用联合惩戒,开展 10家企业信用修复,对6家环评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记入诚信管理档案。

出台《芜湖市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启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征集推荐,“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全市全面推广。

完善生态环保治理工作机制。出台《长江芜湖段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方案》《芜湖市处理固废倾倒突发事件工作规程(试行)》。建立环保部门与公检法司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联动机制,印发《芜湖市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制定《芜湖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只有保护自然生产力和发展生态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芜湖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努力探索实现自然环境与生产力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用高质量发展守护一江碧水,实现生态环境“颜值回春”。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现代农技装备、航空、轨道交通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8%;服务业比重达45%,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旅游和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1.5%。

基于产业共生,努力构建产业集群内部低污染、循环能量流动系统。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经过安徽海螺集团的技术研发和处理,都成了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有效解决了危险废弃物处置麻烦、污染环境的难题。如今水泥窑碳捕集纯化项目也在安徽芜湖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于2018年10月在芜湖建成投运,按照目前产能计算,一年将捕集纯化5万吨CO2,平均每月减少4千多吨CO2排放,成为生态环境效益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浦乡村世界、霭里农家乐、六郎花海、丫山牡丹、马仁奇峰等一批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芜湖生态产业优势逐渐显现,2017年,芜湖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0.17亿元。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互交融,生态文明指数不断提升,生态资产逐渐富集,在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的情况下,2018年公布的芜湖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芜湖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新路上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结婚2年 背债160多万 5次成被告 她幸遇援手终免除债务

结婚两年,却受拖累背负上160多万元巨额债务,五次被告上法庭。赵女士在谈到这不堪回首的一幕时,仍抑制不住地痛哭失声。幸运...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