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大中江桥芜湖,半城山半城水。所以,每一座桥的出现,无一不带来城市巨变。而首座现代化桥梁中江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完善了道路设施,更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大江晚报 2016-09-12 00:00 大字

规模最大

根据芜湖市档案馆和芜湖市城建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中江桥是芜湖市在青弋江上建造的比原中山桥大十三倍比弋江桥大八倍的第三座最大最雄伟的一座钢筋砼桥梁,于1982年11月28日开工,1984年“五一”劳动节竣工通车。桥的两端栏柱上镌刻有原民盟中央主席、著名书法家楚图南题写的桥名,桥头南北引桥跨孔内辟为贸易市场,商店鳞次,百物翔集。

据悉,中江桥为芜湖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编者注:截止到1982年)。该工程总投资为646.79万元;桥型美观,主桥为三跨单悬臂梁加吊梁(中孔)钢筋砼结构,北岸跨沿河路系T型予应力简支立交桥,南北岸有18孔简支空心板引桥。桥梁全长330.63米,工程总长为945米。桥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汽车-20级,挂车-120,为我国最大荷载标准,并且为适应航运事业的需要。

为何建桥

“因为该桥建设在中山桥和弋江桥中间,同时与芜湖的中江塔相呼应,所以此桥起名为中江桥。”芜湖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张照军如是说。

为何要建造中江桥?1982年4月13日,芜湖市人民政府向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发出的《关于芜湖市对中江桥设计要求的函》中明确建造原因和设计要求:芜湖为开放性城市,且国际友人及港澳同胞多取道芜湖市前往黄山、九华山等旅游地区。中江桥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根据城市规划,桥头有绿岛,九华山路改造并已列入近期建设,故中江桥设计除满足交通工程外,尚请考虑为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城市建筑美感,使之和周围环境协调。

张照军解释说,中江桥的建成不仅对青弋江上已有的中山桥、弋江桥有分流作用,改善南北两岸的交通状况,而且对于城市发展、开发南岸地区、开拓前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九华山的通行都有很大作用。

带来巨变

中江桥建成后,带来的行之变、居之变、城之变也让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感慨万千。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王传璞、吴阶是镜湖区古城社区的居民,在中江桥附近长大的他们对于中江桥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以前,从太平大路走到花街,经过南门湾上弋江桥才能到达河南(桥南),得走20多分钟,有了中江桥,几分钟就从河北(桥北)走到河南。”吴阶告诉记者,她记得当年还在建桥的时候,常去建设现场,因为有围挡,她还扒条缝去看,期待的心情在1984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得到了彻底释放,“通车那天,人山人海,我特地抱着女儿上了桥,桥真大啊”。

中江桥带来的可不止通行的变化,更拉大了城市的框架。让王传璞感受最深的是居之变和城之变。“以前的芜湖县农科所就在现在的大转盘附近,一江之隔,北面是城市,南面是乡里。每天一大早,河南的农民就来河北收粪,然后挑到河南去种田。”王传璞说,“当时有句话叫‘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就是10多年前,南门湾拆迁,在河北买一套房的钱,在河南买同样面积的房子还能装修”。

“现在,河南河北几乎没有差别了。”王传璞感叹道。“很期待新桥,更期待新桥带来的变化。”吴阶激动地说。记者 黄梅

图片、档案资料由芜湖市档案馆提供

中江桥

原民盟中央主席、著名书法家楚图南题写的“中江桥”桥名

中江桥的历史一代代铭记。  记者 赵亚玲 摄

一家三口与桥最后一次合影。  记者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朱幸福古圩咸保

我的家乡咸保圩(现属芜湖县六郎镇)在芜湖市东南约40里处,与当涂县隔水阳江相望。据说,这里曾是花桥镇境内楚王城的西牧场,旧《芜湖县志》有咸保圩是古鸠兹县治所在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咸保圩水网密布...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