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读统计公报:认识“数字里的芜湖”

芜湖日报 2013-04-15 20:28 大字

图为保兴垾公园一景

图为联友触控生产车间一瞥

图为三安光电工人正在作业

图为已建成的安置小区

芜湖以占全省4.3%的国土面积、5.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0.9%的地区生产总值、11.2%的财政收入和11.3%的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次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稳固。

五年来,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73位提升到第58位;与中部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6位提升到第7位;与沿江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1位提升到第10位;与长三角城市比较,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6位提升到第15位,保持“步步高”的良好状态。

本月初,《2012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直观展现了过去一年里芜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成绩,引起江城读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解读这些数据,统计公报背后还有哪些亮点?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统计局、市发改委等部门专业人士,走进“数字里的芜湖”。

经济总量“步步高”

《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这个速度也快于中部地区和长三角所有城市。在全省这块“大盘子”中,芜湖以占全省4.3%的国土面积、5.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0.9%的地区生产总值、11.2%的财政收入和11.3%的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次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稳固。

芜湖的经济总量和速度,纵向自比、横向对比都呈现“快跑”之势。市统计局人士表示,从芜湖近5年一路发展的轨迹来看,全市经济总量已连续跨越1000亿元、1500亿元、1800亿元多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攀升。从2007年到2012年,全市GDP从716.86亿元逐步提升到1873.63亿元,增长了1.6倍。

横向比较,分别放在全国、中部地区、长三角范围内观察,芜湖的排名也有显著提升。五年来,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73位提升到第58位;与中部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6位提升到第7位;与沿江同类城市相比,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1位提升到第10位;与长三角城市比较,芜湖经济总量从第16位提升到第15位,保持“步步高”的良好状态。

产业“根深叶茂”聚成林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如果说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就像芜湖市工业经济的“擎天大树”,扎得越深越稳。那么芜湖市重点培育的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舒展出越来越多的繁茂新枝,伸向更高更远。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四大支柱产业在奇瑞汽车、美的空调、新兴铸管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2012年共完成产值295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0%,是2007年的3.4倍,撑起江城规模工业一片天。整合优势聚焦突破的汽车及高端装备首位产业表现更是抢眼,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已达686户,实现产值184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增长24%。

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71.6亿元,增长43.4%,实现增加值246.8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22.9%,同比增长39.2%,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不少新风景。芜湖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精心培育智能专用设备、新型显示、硅基功能材料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列为全国首批4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统计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芜湖市多年来围绕产业高端化,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了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创新“5个80%在企业”

《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6861件,其中发明专利3961件;专利授权量10408件,其中发明专利675件。值得关注的是,芜湖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呈现出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项目、科技成果“5个80%在企业”的良好态势。

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掌握着一座城市的创新话语权,创新要素、成果集中在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芜湖市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机遇,五年财政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引导、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全市专利申请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亿元GDP授权专利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无论是引领行业技术前沿的龙头企业,还是瞄准某一领域聚焦突破的中小企业,江城企业不再盲目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越来越注重寻找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或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或协作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看家本领”。201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品18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3万平方米,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1720人、创新创业团队40个。

城市“以江为轴”拥江发展

拒绝粗放式、“摊大饼”的城市扩张之路,芜湖正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千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把5988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按照组团式发展格局,打破城乡隔绝、行政区划分割、自成体系的空间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的城市形态向“多中心、开放式”的城市形态转变。

《统计公报》显示,至2012年末,芜湖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59.2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天数为36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2012年共有国内外各类游客2035.62万人次走近芜湖,感受这颗“皖江明珠”的独特魅力。

在日渐清晰的芜湖城市规划建设蓝图上,美丽的长江“黄金水道”穿城而过,以长江为轴,将形成一个两岸联动、拥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按照规划,芜湖市将全面提升主城区,建设江南城区、龙湖新城、江北新城三大组团,把无城、湾沚、繁阳、籍山4座县城打造为中等城市;建设高沟、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六郎7个新市镇和11个中心镇,使它们成为县域特色产业和城镇人口的重要集聚地;实施1000个村庄整治工程,大力建设美好乡村,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园区特色鲜明“各成风景”

“芜湖各县区开发区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入驻企业中,特色产业占80%以上,产值占90%左右。”市皖江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内,全市产业集聚、园区错位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在推动芜湖市产业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工业加快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服务业主要向主城区、副中心城区网络节点适度集中,农业则向作物带和基地集中,渐渐形成主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核、东部高端产业优化带、拥江临港产业集聚带、中部产业培育带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的“一核三带一基地”的产业空间开发格局。

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中,一个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就成为集聚资金、政策、人才和技术的创新创业高地。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规模企业已达918户,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53.4%;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5.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2.45亿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园区合作共建成为一种新的共赢发展形式。芜湖市与亳州市结对合作,按照“优势互补、集约开发、利益共享、持续发展”原则,共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芜湖县新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合作伙伴共同规划建设了“玉环工业园”、“浙萧工业园”、“宁波工业园”;南陵县经济开发区与合作企业共同规划建设了“永康机电产业园”,创新发展形势,拓展产业空间。

政府“钱袋子”继续倾斜民生

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主要涉及生活、就业和保障等方面。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芜湖户籍人口384.43万,其中男性人口198.12万人,女性人口185.31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742元,比上年增长14.4%。

政府“钱袋子”和市民“钱袋子”均稳定进账。2012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根据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的抽样调查,2012年芜湖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4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75元,比上年增长15%。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0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投入71亿元实施了39项民生工程。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36.3%、20.4%、25.2%和66.9%。在居民消费和生活支出方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分别为16992元、6369元。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4%,八大类商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和衣着类价格增长较快。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2%。

预测2013继续保持稳增态势

市统计专业人士表示,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国经济运行回暖迹象明显,企稳态势基本形成。预测2013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工业方面,生产与效益将同步提升。支柱产业中的部分龙头企业生产在去年回落的基础上,有望呈现恢复性增长,进一步拉动配套企业的生产,全市支柱产业将进一步回升。随着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大,开发区、特色园区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得益于项目储备较多,芜湖市经济增长后劲增强。在年内计划开工的项目中,基础及配套设施等政府性项目79个,总投资超过250亿元;重点产业项目259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随着长江公路二桥、铜南宣高速公路等大项目相继开工,奇瑞发动机和变速箱改扩建、盾安制冷设备生产、宝骐新能源汽车、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际市场的回暖,芜湖市对外贸易将会进一步走高。国内消费市场近期受新型业态、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冲击。但随着市场压力的传导,全市商贸业将加速转型、加快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经营,未来发展充满机遇。

本版撰文 张逸潇  摄影  陈洁 

新闻推荐

萧云从墓旧址据旧志记载康熙七年公元年萧云从葬于严家

萧云从墓旧址...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