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拥江发展 引领鸠江经济社会全力提速
基伊埃二期扩建庆典
送文化下乡
鸠江区首家上市公司鑫龙电器车间一角
责任编辑王亮
我国内河最大的机械化煤港—裕溪口煤港
鸠江区位于芜湖市的北部,东面与芜湖县相连,南面与芜湖镜湖区相邻,西面沈巷镇和裕溪口街道在长江以北,与其他四个街道呈跨江分布,北面与马鞍山当涂县接壤。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后,全区现辖沈巷镇和清水、官陡、湾里、四褐山、裕溪口5个街道办事处及省级鸠江经济开发区,有45个社区居委会,18个村委会,国土总面积470平方公里,总人口32.5万,是芜湖目前唯一一个自西至东横跨长江的行政区,包括了市区的最东、最西、最北端。
鸠江区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小杨村铁路编组站、芜湖长江大桥、合芜、芜宣、芜马、芜铜高速等路网在区境内纵横交错,交通快速便捷。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朱家桥国际集装箱外贸码头、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长江最大内河煤炭中转港以及安徽工程科技大学、皖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区境内,还是芜湖市的政务中心区所在地。该区有芜湖十景之一的“褐山揽胜”,有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融入中国元素的现代综合性主题公园方特梦幻王国,正成为芜湖市的旅游胜地。
这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今年以来,鸠江区按照“提升南区、启动北区”的发展思路,以争先进位为主线,以富民、和谐为目标,全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文化引领、跨江联动、城市提升”五大战略,引领鸠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提速。
创新驱动 激活叠加效应
该区紧紧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两轮”驱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程,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高孵化企业成活率。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全力推进企业上市股改工作,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今年以来,已组织12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32个产品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落实专利申请945件,授权专利952件,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重点新产品等项目28个,组织8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鸠江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在创新驱动的有效激活下,鸠江经济发展产生了叠加效应。今年前9个月,呈现出工业和投资“双加快”、财政和三产“双增强”、招商和项目“双支撑”、建设和管理“双提升”、民生和形象“双改善”的格局。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69.7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7.5亿元,同比增长42.4%;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2亿元,同比增长29.5%。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7.6%。
产业转型 提升承载能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力度,狠抓载体建设,加快项目推进,不断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在产业定位上,锁定“2+4”产业,即在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这一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和补齐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促进结构优化。
在招商引资上,针对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该区主动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库。始终坚持区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每周调度,及时掌握项目的最新动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当中的问题和困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同时,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加大招商考核力度,围绕“2+4”产业实施精准招商,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企业的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1-9月新引进项目1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上市公司项目1个。
在载体建设上,整合鸠江开发区南区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完善配套,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高端平台。大力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加快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装备制造园、总部经济园的进度,完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坚持集约节约发展,高标准建设多层厂房,加强环境保护,注重项目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与江北产业集中区等周边区域的产业互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打造特色产业新优势。
文化引领 建设文化强区
10月15日,随着华强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在鸠江经济开发区的开工,为鸠江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年初以来,该区坚持文化引领,努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在文化产业上,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落实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推进以数字影视及声光电等科技载体为表现手段,以现代旅游休闲体验为表现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与综合推广为核心内容,以华强为代表的新概念主题公园集群化发展,打造彰显鸠江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建设“中国奥兰多”。通过有序开发景区配套设施,积极谋划一批文化旅游配套商业项目,扩大辐射半径,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在文化事业上,该区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完善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网络,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今年以来,通过市、区两级文化馆携手合作,敞开惠民“大门”, 用经典“灌溉”心灵,倾心打造城东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新乐园。全区科普讲座活动、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广场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职工运动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鸠江人”深入人心,全区上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加快推进鸠江发展新跨越的各项工作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跨江联动 带动两翼齐飞
区划调整后,该区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为新平台,以创新驱动激发源动力,在努力打造滨江新城的同时,整体提升城北。
在滨江新城建设上,该区按照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统筹城乡、片区发展的要求,结合区域发展格局和城市定位,努力构筑以市政务文化中心为核心,以官陡和清水现代服务业中心区、沈巷和裕溪口江北滨江产业新城、湾里和四褐山商贸配套服务区为纽带,形成“一核三片”的滨江新城区。
在加快城东建设、积极主动配合城东新区加快在建项目速度、推进南区发展的同时,该区努力提升江北。年初以来,相继在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老镇区品位,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征迁和安置房建设等方面有序推进。先后安排专项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编制沈巷镇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等。安排资金约2.5亿元,加快推进沈巷镇S206、X016、安康路等道路改造及其立面改造工程,完成姜吴桥等4座农村危桥加固改造工程,8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即将全部完工,开通镇区3条公交线路。安排资金2600万元,专项用于沈巷镇水利兴修工程建设。安排教育投入资金5760万元,优化沈巷镇教育布局,促进教育资源整合,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工程,组织教师交流和培训,提升江北地区师资力量。
城市提升 创新社会管理
安排资金2.7亿元,全面实施34项民生工程,已拨付资金2.2亿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法律援助等10项民生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补助救助类项目按进度发放资金,医疗卫生救助类项目稳步实施,建设类项目进展顺利。教育附加、道路水利等22项政府性投资项目有序推进。认真实施人居环境升级工程,将老旧小区、棚户区及旧城改造、沈巷镇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1-9月新开工安置房项目5个,建筑面积74.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续建安置房项目6个135万平方米,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
今年年初,区委还以1号文件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定了86个实施项目,进一步推进“八大体系”创新发展。在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整合各类资源,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立和完善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全力推进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数字化城管规范运行,网格化管理全面实施,迎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银湖、凤鸣湖水质达V类以上标准。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认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官陡街道蓝天社区成为省级“绿色社区”。该区先后荣获国家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全省平安区”、“养老服务示范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就业示范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教育督导优秀区”、“社区教育实验区”等称号,全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本报记者 向陈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逸潇“这一路考察的城市里,芜湖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特色实践,‘产城一体\’的特征非常鲜明。新型城镇化...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