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前门:古城中的千年遗存

芜湖日报 2021-02-26 02:11 大字

上世纪五十年代衙署前门旧貌

衙署前门在芜湖市镜湖区原古城里的马号街。始建于北宋,沿用至清代。清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

衙署前门石砌高台,中开一门。台高3.5米,长24米,宽10.9米。面阔三间,明间为抬梁式,前后步柱间用七架梁以求大空间。次间为穿斗式,屋顶为歇山式。2004年10月,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衙署前门以石砌高台为基础,台中留有4.2米的门空,门头不用砖石起券顶,而用25厘米厚的方楞木为门头过桥,这种做法显然是宋代惯例。调查中还发现宋代柱础。据考,北宋时芜湖筑有土城,城内设衙署,署门外的客道对着青弋江渡口。

据市文物局所编的《鸠兹古韵——芜湖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所载:“衙署前门,又叫钟鼓楼、谯楼,位于镜湖区芜湖古城中心,马号街与十字街交汇处。始建于宋代,沿用至清代。是安徽省仅存的两处高台建筑之一。”北宋时芜湖筑有土城,城内设衙署。元末毁于兵燹,仅存石砌台基。明初再建衙署,后经多次增修,至万历年间衙署具较大规模。清芜湖县衙袭明制,附设军器库、仓库和监狱。民国时期,芜湖县知事仍在县衙内办公。抗战时期,县衙曾被日军占领,后迁回。

现芜湖古城改造项目正在推进,衙署前门已做修缮。

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新闻推荐

小小车厢有大爱 公交司机暖人心

有这样一位公交司机,他以“帮助乘客诚心,服务乘客真心”为服务准则,把汗水挥洒在车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温暖着千万乘客...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