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坚守大堤的防汛“智囊团”
□记者 潘晔
7月下旬,鸠江区沈巷镇裕溪河后河,江面水位依然处于高位。挖土机持续轰鸣作业,防汛人员一刻不停地接力传递沙袋、石子。水利专家们戴着草帽在堤坝上来来回回观察,生怕一个细节不规范,影响防汛效果。
当地一名乡镇干部半开玩笑地说,汛期最怕他们来,因为一来就说明出现险情了。“但是,每次在堤坝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就多一重安心。”
这位乡镇干部提到的“他们”,是由市质监站4名水利工程监督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专家组。7月18日夜间,裕溪河后河持续超保证水位,附近堤坝随时有滑坡的风险。4名专家连夜赶往沈巷镇,为“巧战”洪魔提供技术支撑。
想要找到他们采访并不容易。因为和普通巡堤人员不同,专家们是险情在哪里,人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有时一个电话的工夫,一行人就得转移到另一个抢险点。上午9点,在裕溪河后河晏家渡段,记者“逮”到了正在大堤上“监工”的市质监站副站长秦家东。
“你看,这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顺着秦家东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坝脚的圩塘内,竖着一排高高低低的木桩;下方堆满了沙袋,用来固定木桩。打桩的位置也有讲究,不能打在堤坝滑体的地方,否则木桩会和坡体一同滑落。打木桩,是应对堤坝滑坡的举措之一。
这里四面环水,穿境而过的牛屯河、裕溪河、后河等形成了沈巷联圩。由于内河水位居高难下,堤坝含水量过高,更容易造成滑坡风险。“我们想到的第二招,就是削坡减载。”秦家东一边介绍,一边盯着一台正在作业的挖掘机。此时,这台挖掘机正在堤坝上平整边坡,以便降低坡度、减轻荷载,继而防止大堤坍塌。
“这是在填塘固基。”沿着堤坝一路向北,在紧邻堤脚的圩塘边,两台挖掘机正在将一个个大型的土石块投入塘中,以加固堤脚的地基。与此同时,导渗沟也紧急开挖——把堤坝上的土刨开,用人工导流的方式,将土里的水引到圩塘内,减轻堤坝的重量。
“这些是我们和鸠江区防指会商后,连夜‘开干’的。”秦家东说,险情不等人,为了减少堤坝滑坡、塌方的风险,抢险措施必须快、狠、准。
对此,专家组另一名成员朱洪深有感触。接到通知时,她连一件换洗衣服都来不及带,就匆匆赶赴江北。作为女同志,朱洪坦言在江堤上开展工作确实不太方便。“这儿条件有限,没有地方上厕所。”因此,为了保障防汛工作正常进行,她尽量少喝水。
谈到对防汛工作的理解,朱洪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普通的工程建设好比是标准题,按部就班完成每一步就行。”朱洪表示,防汛工作是一道开放题,它没有标准答案,而且题目内容还会随时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个中辛苦,冷暖自知。汛情期间,市住建局抽调19名干部职工,分三批前往镜湖区青弋江绿地段、鸠江区裕溪河后河晏家渡段、长江无为大堤李安桥段,参与防汛值守查险工作。他们当中,有的同志爱人生病,有的同志家中小孩尚幼,有的留高龄老母亲一人在家……提到这些,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说了句“职责所在”,就匆匆投入新的防汛战斗中。
新闻推荐
□记者陈旻今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芜湖市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的背后,“稳就业”起到...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