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假日里的生态园 董事长变身洗碗工

大江晚报 2017-05-03 06:00 大字

5月1日深夜,“五一”小长假的喧闹正在濛濛细雨中渐渐归于平静。

在位于芜湖清水街道的万春农业生态园,一位年纪稍长的妇女正在厨房的水池旁熟练地冲洗着酒席上撤下的锅碗瓢盆。身边一位年轻的打工妹略显不安地说:“董事长,还是让我来洗吧,您早点回家歇着!”

这位被称作董事长的妇女是芜湖清水花木集团的董事长王传芝,今年62岁。这样年纪的女士,“下午一场牌,晚上一场广场舞”似乎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状态,但王传芝显然与众不同。

这天白天,她一直在公司里为落实甘肃一个高达数亿元的园林项目而忙碌,晚上又赶到农业生态园四处查看。万春农业生态园是清水花木集团旗下的农业旅游项目,依托宛如天然氧吧的苗木基地临水而建。在这里,能够看花、赏鸟、品茗、垂钓;在休闲区之外,还辟有大片的生态养殖基地,各种散养的家禽和圈养的牲畜为慕名而来的美食家们提供了“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材。

“五一”小长假这几天,万春农业生态园客人爆满。王传芝知道员工们这几天工作辛苦,当最后一批客人散去之后,她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洗碗的任务,一直干到午夜,她希望用实际行动向“五一”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一个洗碗的小小举动透露出王传芝对下情的体贴和对德行的重视。

“我本来就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劳动妇女,我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王传芝看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几位出身农村的高官之所以断送了大好前程,关键还是因为“忘了本”。

翻开王传芝的履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省农村百佳致富带头人标兵、省优秀女共产党员、奥运火炬手、市人大代表……各种“风光”的荣誉称号一直与她如影相随。这些“美丽的光环”背后,折射出王传芝与社会之间的“因果回报”。

在王传芝办公室走廊的墙壁上,由书法家题写的“厚德载物”几个字十分醒目。王传芝并不十分清楚这句话的出处,但她推崇这句话包含的道理,她用自己的“群众语言”翻译说:“发财更要回报社会,致富不能忘记乡亲。”

“把天做蓝,把地做绿,把水做清,把山做翠”这是清水花木集团的企业理念,也是王传芝的人生理想。在这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丽时节里,集团旗下的数千亩苗木基地一片绿意盎然,公司遍及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工地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作为芜湖绿色生态农业的开拓者,王传芝希望在芜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中能够有所作为。

无论是早年公司起步时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清水镇乡亲走上苗木致富路,还是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主动从一产向三产转型升级,帮助原来的种植大户“洗脚上田”转变成苗木经纪人,王传芝堪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决维护者。

她是1993年创立公司的,公司后来成为芜湖市首家城市园林绿化二级资质企业。2014年,企业的资质又从二级升为一级,王传芝说:“这意味着拥有了‘全国粮票\’,为清水苗木走向全国插上了翅膀。”

光有“全国粮票”手中没有“硬通货”,依然不会得到胜利的果实。王传芝说,这个“硬通货”来自企业和企业家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王传芝介绍,最近能够在甘肃成功接下大单,一位外地朋友的牵线搭桥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这位朋友多年前在芜湖投资遇挫,得到过王传芝的倾力相助。

“要想做好企业,先要做个好人。”这是王传芝的一句口头禅,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一位倡导绿色生态农业的董事长,假日里变身洗碗工之举绝不是作秀,而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自然流露。

记者 吴小兵 文/摄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传芝看到公司苗圃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新闻推荐

以劳动者的名义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芜湖发电公司值长洪思恩

5月初的江城,气温渐高,已有一点初夏的味道。在芜湖发电公司集控室,穿着厚实衣服的洪思恩坐在电脑前,两眼紧盯屏幕,一言不发,就像一名机警的狙击手(如图)。几天前,从北京传来好消息,洪思恩荣获2017年全国五...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