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书记:乡村振兴路上续写“龙山传奇”

芜湖日报 2021-03-29 00:34 大字

这是一座传奇的村庄:偏僻、荒凉、贫困,曾是这个三市交界处小山村的醒目标签,没有稻田,甚至没像样的路。但这个村庄却在山石夹缝中闯出一条路,用20多年的时间,从“薄弱村”变为“经济强村”。这就是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

这里有一位传奇的村书记:他被称为现代版“愚公”,是2013年“中国好人”。他在20多年前毅然放弃药材生意去当村干部,扎根山沟几十年,凭着倔劲、闯劲和韧劲,带领村民在山沟里开路、石缝中找水、泥土里淘金。他就是龙山村党总支书记胡太平。

日前,“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暨2021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走进龙山村,对话胡太平。这座传奇的村庄和这位传奇的村书记如今怎样?“过去20多年,龙山村已完成了基础建设;眼下和未来,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胡太平回答道,龙山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传奇。

回顾:龙山村1.0时代

核心词:基础建设

3月23日上午,沿着连绵起伏的山路行驶良久,采访团一行终于抵达龙山村。胡太平早已等候在村口新修的柏油路旁。虽已64岁,但他依然是多年前的老样子,身材消瘦、精神矍铄。他说记者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这里特产中药材凤丹,开花就十天左右,这几天正值花期呢!”胡太平指着不远处山顶上,一簇簇白色小花正竞相绽放。

虽然龙山村和胡太平的故事已被报道过很多次,但采访开始前,记者们还是再次回顾了一遍:

上世纪90年代,30多岁的胡太平做药材生意一年能有好几万元收入。正当生意风生水起时,1996年村委会改选,他当选为村委会委员。面对村民的信赖,他放弃生意,一门心思做起村干部……

要想富,先修路。担任村委会主任后,胡太平修路的念头强烈,但缺少施工队伍,资金尚无着落。为了省钱,胡太平拉着村干部和几名村民组成施工队,每天身着粗布衣,脚踏解放鞋,头戴旧草帽,肩扛大铁锤赶往工地,多次涉险,俨然现代版愚公……

龙山村盛产凤丹,却深藏大山,屡屡滞销。胡太平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联系制药公司的高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淳朴和执着感动了对方,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花落龙山,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

见到胡太平后,谈及这些往事,他笑着说,其实这25年来做的事情,都可以总结为龙山村“打基础”:

——“25年,我们龙山村,共修了24.6公里的公路,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往丫山和凤凰山的9公里主干道。”路对于山里人的意义不言而喻,胡太平说,修路是龙山村始终在做、反复在做的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末,修好了主干线和各个自然村之间的路基;2007年为主干线铺上水泥路,后来各村民组也全铺上;去年我们将主干道提升为柏油路,目前还在修通往到三个村民组的柏油路。”胡太平说,路修好了,而且还会继续下去且越修越好。

——“用水难、用电烦,是村民的两大闹心事。这两个问题,我们已解决。”胡太平说,2000年村里就修建了6座蓄水池,用上了山泉水;2008年时,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顺利建成,用水问题彻底解决;用电方面,2003年就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用电不再困扰山村。

——“村庄建设方面,龙山的村容村貌一点点地改变。”胡太平细数一次次的“蝶变”,从2008年渨湖的新农村建设,到2012年南陵湖的美好乡村建设,再到去年双龙、塘梗的美丽乡村点的打造。一次次整治,让均建于山谷之间的一座座龙山村落,一一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方面,过去我们只有蚕站和林场两个产业,但都赚不到什么钱。”但通过这25年的发展,村里引进了宛西制药,重振了当地种植凤丹的传统产业,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凤丹种植已达5000亩,2020年共收获270吨凤丹,产值达500万元。

“过去龙山确实太苦太落后了,可以说这25年,是我们一点点地在打好基础,做好各种基础建设。”胡太平说。

胡太平口中的“打好基础”,反映在龙山村近年来的一系列成绩上。据悉,该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百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等一批荣誉称号;2019年,龙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迈入经济强村行列;2020年,龙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镇率先突破百万。

探访:龙山村2.0时代

核心词:乡村振兴

打好基础后的龙山村,现在发展如何?未来又有哪些打算?

胡太平带着记者们在村庄里一边走一边看,他说,龙山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已开始绘就。“‘十四五’期间,我们有几个发展重点。”谈起未来5年的规划,胡太平和龙山可谓是“野心勃勃”,目光不再只拘于基础建设上,而是直指乡村振兴“一盘棋”。

“首先要发展的,必须是我们的凤丹。”胡太平为记者们着重讲解起当地这一传统的中药材。记者了解到,龙山村落都在山坳里,但凤丹却种植在山上。25年前,因为闭塞卖不出去,当地凤丹曾面临着“就算烂在地里也无人去挖”的困境;这25年来,虽然通过和药厂合作签合同,实现了几千亩的规模化种植,当地农户辛苦种植的凤丹可以直接被收购,但在胡太平看来,这远远不够。“2010年以前,一斤凤丹收购价是十几块钱,尚且可以;但这几年,凤丹收购价在跌,今年只有8块多一斤。这肯定不行。”怎么办?胡太平和村两委的思路明确,要延长龙山凤丹产业链,从粗放型转为做精做深,提高附加值。

从几年前开始,龙山村通过和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开始对凤丹进行药用价值之外的技术研发。“目前,我们已研制出了凤丹熏香,注册了专利,并成功招标到了一家江苏的熏香企业。”胡太平透露道,目前,凤丹熏香厂已在开工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建好并投产。此外,龙山村还和安师大合作研发凤丹面膜和凤丹驱蚊技术等。“我们村里人都常说,凤丹一身都是宝。之前卖得太便宜,这宝贝的价值一点都没体现出来。”胡太平说,2020年村里凤丹产值是500万元,通过这样的深加工发展,他有信心未来这一数字可以翻番。

“我们发展的第二个重点,是这个龙山学院。”跟随着胡太平,记者们来到了龙山村双龙井的龙山学院,只见这个由村里过去的蚕室改建而成学院,如今修旧如旧,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眼前这个龙山学院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胡书记介绍道,这是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龙山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最多可容纳200人,它于去年12月正式开放,目前已有4批学员在这培训过。

很多村庄的建设重点首选民宿,为何龙山村另辟蹊径?“我们村还是很偏远的,一上来就建民宿不现实,得根据我们的情况来。”胡太平说明建学院的初衷。“我们村的党建工作一直是一大特色,这些年我作为‘愚公书记’经常四处宣讲。后来我和组织部门沟通,不如在龙山村建立一个党性教育基地。”胡太平说,一来可以继续擦亮村里的党建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村里的人气,为发展旅游业打好基础。“这几天,我们村两委正在开办公会,打算成立一个专门运营管理龙山学院的公司,预计2021年可以实现10万元的盈利目标。”此外,胡太平透露,“人来了就得有住的地方”,村里入股100万元的回龙栖凤酒店也正在修建,预计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采访中,胡太平还透露,他们眼下和未来要做的事,大多是因地制宜紧扣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龙山在打造石韵文化。前有丫山花海石林,后有铜陵凤凰山景区,均为极富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因此,龙山的石头很有特色。目前村里正聘请专家,挖掘这一文化,并尝试做成景观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注册文旅公司,将石韵文化发展为我们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龙山正以打造美丽乡村点为契机,推出一批特色古村落。通过修缮古宗祠、建设公堂屋民俗屋、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等一系列的保护、修复和重建,未来渨湖、南陵湖、双龙、塘梗等美丽乡村点都将是完善的乡村旅游点。”

“龙山还在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有住的、玩的,还得有吃的和能带走的。过去龙山村特色的玉米、花生、山芋等,都是直接销售给附近山庄,但今年,村里决定自己建立烘干厂,自己收购并包装售卖。明年我们计划引进一家加工企业,推出我们自己本土农副产品的品牌。”

谈着这些,眼角嘴角满是皱纹的“愚公”书记说,从这一件件实事中他希望可以勾勒出龙山村的未来,“乡村振兴不能含糊,我们给这五年定了几个具体目标——五年后,村集体收入要翻一番;每年来龙山旅游的人次要达到30万人次;村里农家乐和民宿要发展到50家;以凤丹为核心的中药材种植要再扩大3000亩。”

采访结束前,胡太平告诉记者,今年8月村两委将换届,干了这么多年村书记的他考虑让年轻人上来干。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会退出龙山村建设工作,龙山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他依然会竭尽所能。

□ 记者 卫晗慧唐乐燕 /文 卫晗慧 任杰 周自刚/摄

新闻推荐

酒驾翻车找人“顶包” 坑了朋友害了自己

本报讯冒着风险酒驾,已经是错。途中翻车发生事故,害怕承担责任,找来朋友“顶包”,更是错上加错。因一时义气,背上“包庇罪”,这...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