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槐柳荫浓 正半夏

芜湖日报 2017-06-21 04:02 大字

在户外立根竹竿,一年中,正中午影子最短时,便交夏至。芜湖老话叫“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喝了夏至酒,一天短一手”。过了这一天,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白昼日渐缩短。

早晨走在野外,能听得见植物生长拔节的声音。早稻穗头灌浆,要晒田脚,干干湿湿,才能撑得住身子不倒伏。还要再施一次追肥,泼洒腐熟的粪水和草木灰,保证根系活力,促进粒大粒饱,减少扭腰子和瘪壳子稻。

豆秧铆足劲往上蹿长,像在撒欢,它们肥厚叶片被阳光和风肆意挑逗着。杂草、害虫也生长旺盛,四处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整日都在地里锄草。但毕竟其他农活不多,有几日清闲,所以南陵人讲“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乡村油坊日夜不停“嘭”“嘭”地响着,声音传得很远,浓烈的油香味也飘散很远。蒸汽弥漫的老旧大屋里,阳光透过头顶亮瓦斜射下来,一口巨制铁锅从早到晚翻炒菜籽,几个只穿裤衩的精壮汉子,嗨嗨喊着号子,协力推动一支悬吊的满是油渍的粗黑长木一下一下重重撞向木榨……黄亮的菜籽油从打成垛套着铁圈的油草饼中挤榨出来,顺着小槽汩汩淌入盛油的大缸里。

做挂面的小作坊也终日忙碌着,太阳晴好的院子里,排满一列列面架子,面架子洞眼都插着长长竹筷,上面吊着、拉着像琴弦一般细韧的面条,远看就像是一匹匹飘拂的手工布。系着红纸头的挂面,是馈赠亲友、恭贺新居、送月子和过生日时拿得出手的礼品。

夏至是小麦的盛夏,从芒种一路忙过来,麦子磨成白面,在油锅里炸出麻花馓子,犒劳一下饥贫的肠胃,馋人的香气在村子里缭绕。用新磨的面粉摊粑粑,里面加上鸡蛋和南瓜花,或者就着新摘的瓠子吃顿落糊汤也不赖。最省事的,是头天晚上发酵面团,次日早上煮饭锅水开米涨,将面团揪成一坨一坨贴在锅沿边,饭熟面香,就成一个个单面焦黄起壳的“发粑粑”了。

家家做酱,酱都是“梅时做,伏天晒”。先用麦粉做成酱粑粑,蒸熟摊在箩筐或是竹筢子上,砍来气味浓烈的黄蒿盖上发酵。大约一个星期,粑粑长出一层黄毛,散发出一股清香……等进入伏天,碾细装入大钵,兑上搁了盐的凉开水,放烈日下暴晒,一直晒到浸出黑亮的酱油。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冷暖两个阵营空气团在长江流域上空掐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时而出太阳,时而嘀嘀嗒嗒雨不休。又潮湿又闷热,器物发霉,汗粘在身上整天不得干。让很多外乡人叫苦不迭的,就是江南人如梦一般的黄梅天,每年一段神奇的穿越。时间通常在芒种尾到小暑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中间横贯一个夏至,都浸泡在梅雨里。从“进梅”到“出梅”,前后约二十多天。

“吐咕咕,吐咕咕——”鹁鸪总是在连绵阴雨中叫得起劲,叫得人意迷心乱,所以又被喊做“水鹁鸪”。四野早已沟满渠平,水涨到门口晒场边,涨到踏坡子边。住在低处的人家也上水了,只好卸下门板架在凳子上走路。“圩田好做,梅天难过”,浑黄的大水不断上涨,男人们天天在圩堤上拼搏,巡查渗漏,打桩头,编竹栏,运泥袋,筑子埂……女人们在家收拾整理,把东西往阁楼上架,愁眉苦脸,寝食不安。

孩子们异常兴奋活跃,因为到处都有鱼。稻田里不断有鱼跳,一条大鱼哗啦跃起,闪一道银光,这里落下,那里又跳起。拿虾筢对着流水的缺口一拦,几分钟后拎出水,就会看见白亮的鱼儿在有力地蹦跳。搭搭子网(又叫戳网)两根竹竿连着网绳两端,网口下边沿坠着铅块,对着缺口朝水里一搭,两根竹竿交叉一赶,再用大腿撑住挑起,半大不小的鱼尽在其中。

一些大的涵洞流水汹涌,常有大鱼被带下来。出口处都拦着由麻绳编成的叫“海兜”的拦网,混子、鲢子、鲤鱼、鲫鱼,还有乌龟老鳖什么都能装到。鱼爱生水,当另一个水塘里有大股的水流冲过来,它们就莫名激动起来,一只领头跳,跟后面就是群跳,有的跳过头,落在泥地里,不费事就能捡到许多条。

一高绾裤脚的老农,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锃亮铁锹行走在烟雨濛濛的田塍上,时而在这里开个田缺,时而朝那处挖个口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没有夏至梅雨的江南,不是真正的江南。

□谈正衡

新闻推荐

、农户家走访,采集相关信息。图为民警在农户家走访。张红胡海兵摄

?近日,南陵县公安局许镇派出所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单位、农户家走访,采集相关信息。图为民警在农户家走访。张红胡海兵摄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槐柳荫浓 正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