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 实事求是
报告
调查
D
创新机制顺民意 化解信访重源头
农村群众集体信访,往往是对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实施过程不了解、不知情,认为其中存在猫腻,产生猜忌,导致心里有意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理解、不支持,上访阻扰。针对这一现象,南陵县积极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对项目的实施,明确由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管理上,建立起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机制;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上,实行“主体+多元”资源整合平台。此举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农村公共建设“三会四自一平台” 治理模式,入围“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
一、提高透明度,增加信任度
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虽然是惠民工程,但由于方式方法不妥,使得村民心有怨气,村干部也心有委屈,认为吃力不讨好,最后往往成了农村信访的导火索。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化解基层信访矛盾?南陵县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对实施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主动让群众参与进来,尊重群众建议,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南陵县烟墩镇万兴村,在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改过去村干部说了算,对一切事情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来议定申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需要征地、拆迁等方面工作,都由理事会去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把关、用工价格、材料购买等都在监事会全程监督下进行。这样,村干部省了心、群众也放了心。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由于在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下进行,让村干部从具体的公共建设事务中脱离出来,行使对“三会”的引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实现了职能升级,也避免了群众的猜疑,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不信任而产生的大量集访。由于村干部实实在在、干净透明地为民办事,群众在看到因上项目而带来生产生活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村里也从过去不上项目没事、上了项目群众闹事,到如今,村民积极支持村里上项目、遇事热衷抢着干。真正是创新一个机制、促进一方稳定、激发一片活力。
二、提高参与度,增加满意度
农村公益性项目的实施,镇村干部磨破嘴、跑断腿,但是辛辛苦苦干下来,非但没有得到褒奖,有的还被群众评头论足,更有甚者还成了群众信访的由头。究其原因,是我们在项目选择上,没有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怎样才能不花冤枉钱,干成让群众满意的事呢?
南陵县从维护基层稳定的大局出发,探索出一条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新路子,通过充分征求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确定建设项目,保证“按需而建、建乃所需”,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项目建设、管护和使用上,让群众唱主角,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此激发群众的智慧和热情,使每一个项目建设都做得合民心、顺民意。南陵县工山镇万安村在小农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选取上,村委会把决策权交给广大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投票表决,集中群众的意愿确定中干渠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上,由村民代表大会票决、直选产生项目理事会,负责组织对项目自建。村委会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监督理事会、协调用地拆迁、审查账务、制定管护制度等工作。由于采取村民自建的方式,又是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群众的热情高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又节约了近80万元的建设成本。项目建成后的管护上,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把管护责任进一步分解落实到项目受益的村民组和受益农民,由他们自己使用、自己管护,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这项承担万安村21个村民组1983.2亩农田灌溉任务的小农水工程,因为政府和村委会不直接操作具体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而镇、村两级又实现角色的转换,致力于做好技术服务和资金监管,确保公开透明,以此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由于“四自”新机制让村民心里“亮堂”了,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减少了农村公益事业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从源头上消除了信访的产生。
在解决农村信访问题上,不应等到有了信访,才想到要去处理,以致始终处于被动、疲于应付的尴尬境地。变堵为疏,从农民所思所想所盼的角度考虑,对农村事务管理,积极推广“三会四自一平台”这一治理模式。在每一个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敢于放手放权,多让群众伸手用心,切实做到“项目实实在在、资金明明白白、干部干干净净、群众高高兴兴”,从而杜绝各类信访问题的滋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南陵县信访局)
□ 昂永根
新闻推荐
编者按在新春佳节临近之际,芜湖日报的记者们再次出发,深入基层,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去记录,带您一同领略江城大地的新成就、新气象,聚焦群众欢度佳节的和谐图景,与您一同感受新的...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