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旅”联姻致富路 美丽乡村年味浓

芜湖日报 2017-01-23 00:00 大字

编者按 在新春佳节临近之际,芜湖日报的记者们再次出发,深入基层,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去记录,带您一同领略江城大地的新成就、新气象,聚焦群众欢度佳节的和谐图景,与您一同感受新的一年里,江城人民的欢喜、期盼、坚守和奉献。即日起,本报推出年“新春走基层”专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潘晔  实习生 王颖

1月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一派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村民们有的做豆腐,有的挖葛根,有的晒香菜,有的榨麻油……村子里披红挂绿、舞龙耍狮,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当天,由鹿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丫山花海石林旅游有限公司主办,大江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芜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承办的“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大型民俗活动如期拉开了帷幕。来自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的游客来此欣赏民风民俗,近万人共同体验传统年味。

见到记者时,岁的杨光辉正在熬制糖浆。在此之前,他已将糯米浸泡后蒸熟,再进行碓臼、炒热。当糖浆熬成糖稀时,拌上这些加工后的糯米,就成了江城市民熟悉的年味——炒米糖。“以前我在上海当点心师傅,年决定回到家乡。”杨光辉说,民俗文化应当有人继承,要把家乡的传统发扬光大。

伴随着急促的锣鼓声,身穿各色戏装、脸画各色脸谱的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吸引了游客纷纷至此。“这场戏名叫《白马》,是南陵目连戏的经典剧目。”该戏主演徐叶宝介绍,这是目连戏复排之后的首场演出。整场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有唱词都是南陵县圩区方言,富有当地特色。目前,目连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灶神、送灶王祈福仪式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络绎不绝的游客现场体验车塘逮鱼、打年糕、做米面、炒米糖、捏泥人等农家活动。旗袍秀、和山歌、快板、大鼓书等本土文艺节目表演层出不穷。在年货一条街,黑猪肉、土鸡蛋、野葛粉等农副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们争相购买。游客们还同当地村民一起吃了热热闹闹的农家年夜饭,品尝了霭里的特色美食“八大碗”。

“过小年”活动像一个缩影,呼应了“美丽乡村留住乡愁”的题中之义。“以前,游客来到烟墩镇只去小格里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略显单调。”烟墩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该镇积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把“过小年”等活动打造成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通过“农旅”联姻,既继承了历史文化,又能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芜湖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少村庄将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真正实现***、精准脱贫。以烟墩镇为例,该镇一方面依托山水等绿色资源,建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打造春夏秋冬四大类、条旅游精品线路;另一方面,用民俗的设计理念打造乡村旅游项目,把“绿水青山”与风土人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道路,避免了千村一面、相互模仿。

“农”与“旅”看似互不相干,却能够在江城相互融合、开花结果。从扶贫项目到旅游产品,从宣传推介到乡村品牌营销,芜湖的美丽乡村处处体现创新的元素。“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烟墩镇霭里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核心景观“十里油菜画廊”面临油菜花期短等弱点。为了克服这一“短板”,他们请专家编制“大格里百花园旅游”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等措施,让大格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有景可观。村里还牵头成立了两家合作社,并注册了“霭里人家”、“霭里八大碗”等品牌,农家乐也从原有的四五家发展成今天的多家。目前,共带动当地群众投资多万元。

1月日,当地村民及游人在山村观赏目连戏。记者  陈立希  摄

新闻推荐

关于对南陵县、蜀山区、天长市、泗县、凤台县、潜山县“安徽省质量强县”验收情况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年)》,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树立一批城市标杆,推动城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促进质量强省建设,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创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