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汇成社区有位“知心大爷”一年为居民化解矛盾百余件

大江晚报 2017-02-21 10:07 大字

65岁的杨启明,是弋江区澛港街道汇成社区居民。和这个岁数的很多人一样,他是一位从“乡下”来到市区带孙子的“新城市人”。

老杨做过语文老师,还当过乡镇干部,待人有礼有节,说事儿有理有据。自打当上社区业委会主任和“矛盾调解员”后,他每年更是参与化解大小矛盾上百件,成为社区内外闻名的“知心大爷”(如图)。

管“闲事”充实新生活

数十年来,杨启明一直生活工作在南陵县。年轻的时候做过语文老师,后来一直是乡镇干部,在当时的岗位上分管着20多个企业,忙碌无休。

正是忙忙碌碌的工作干久了,退休后的老杨也闲不住,就跟着孩子来到芜湖市区,帮忙照顾孙子。

位于城南的汇成社区生活环境不错,拥有数千户居民。可是老杨来到新居后,一度有些不习惯。“这里鸡犬之声相闻,人们却老死不相往来。”过惯了农村生活的他直言,当时邻里之间的交流很少,生活的太安静也太无聊了。

于是,老杨从自己开始,主动迈出增进邻里关系的第一步。先从本楼道的人开始,逐一自我介绍,认识他们。在小区里,遇到不认识的人,也总会主动打个招呼。慢慢的,邻居从对他眼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大家的话也多了起来。

2012年,汇成名郡小区居民遇到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在了解主要矛盾后,他组织居民有礼有节地和主管部门表达了合理诉求,最终在矛盾方的协调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正是这件事,社居委注意到了这个颇有本事的“老头”。“当时社区有2800户人家,杨老的组织领导能力确实叫人刮目相看。”

爱管闲事,群众基础广,杨启明自然而然被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后,他继续不断融洽居民和物业的关系,同时积极学习物业管理相关条例,《物权法》。“我当时想得很简单,不求能百分百解难,但一定要为他们分忧。”

称职的矛盾调解员

2014年,老杨又当上了社区的矛盾调解员,在更大程度上开始发光发热。这一年冬天,小区6号楼的周女士反映:楼下的门面房的主人在经营大排档时,没有安装排除油烟的设备,搞得整个楼道都怨声载道。

杨启明观察一番后,同这位个体户聊起了这件事。可是,对方的态度十分蛮横,一度让附近派出所民警调解都没有办法。看着大家遇到一个“软硬不吃”的对象,老杨决定从管理层面上寻求突破。

他主动联系工商和卫生部门,列出事实,搬出相关规定,并建议他们为居民着想。最终在管理部门的介入下,排档的油烟净化系统终于安装上了。

还有一次,小区附近某眼科医院因为电力扩容,将线路偷接到小区的变压器上。时值盛夏,小区居民反映经常电压不稳,导致电器设备无法使用。又是老杨第一个了解情况,协同物业出面协调,解决了这件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年来,杨启明作为不拿一分工资的义务工,还多次为居民协调解决房屋质量渗漏问题,据悉,截至年前,近50户问题居民家中,只剩17户没有解决。 

此外,针对小区设施设备完善,停车管理问题,杨启明也总是爱出点子。如提倡使用智能卡,四个大门设固定岗、主干道设巡逻岗,增加停车位等方式多管齐下化解停车难。

在老杨“打义工”的办公室,放着一本本值班记录,上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接待居民访问的情况。每年下来,他为邻里们答疑解难就多达100多次,在偌大的社区,甭管男女老少遇见他,都会尊敬地和他打个招呼,“杨老,您好!”记者 王世宁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废品村”老人搬新家

秋风萧瑟,寒意渐深,然而黄勇老人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10月20日下午,在泾县泾川镇幕桥社区的帮助下,老人离开了蜗居25年的牛棚,搬进了新家。黄勇老人今年74岁,南陵县人。1991年流浪至该镇幕桥社区枫...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