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携手,共奔全面小康——“协调发展见行动”综述之三
[摘要]“协调发展见行动”综述之三
图为全省美丽宜居村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 本报记者 李博 摄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江淮大地上,城乡正日益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推动城乡携手一体奋进,安徽省不断出台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让乡村大步赶上,共奔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史力
强基固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
到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公斤以上。计划实施后,可新增粮食.6亿公斤
近日,省水利厅安排至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为.亿元以上,比上年度增加.9亿元。 “实施后可新增供水能力2.9亿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面积万亩。 ”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今年以来,安徽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补短板”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
按计划,“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到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公斤以上。计划实施后,可新增粮食.6亿公斤。
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内在发展动力。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今年秋种,全省落实专用品牌小麦万亩。积极发展果蔬茶等特色农产品,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引导发展生鲜乳、冷鲜肉,推动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稻鱼综合种养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双千工程”,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勇闯新路。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大力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带动联合体发展。截至9月底,家庭农场4.8万家,居全国第一;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超家。
把绿色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安徽省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渔业、休闲农业等系列绿色增效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到年,安徽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以上。
以土地确权颁证登记为突破口,安徽省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厚植农业发展优势。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到年,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在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新珠村,村民对这句话有深切体会。
“从我们村经过的古狮路,今年被纳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拓宽成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后,跑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村民刘宏俊说,过去是土路,坑坑洼洼,常堵车,没人愿意来。 年修成砂石路后,农特产销路马上好起来,人均收入提高多元。现在铺成柏油路,很多村民琢磨搞农家乐,“修一次路,村民钱包就鼓一次”。
统筹城乡发展,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乡。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今年以来,安徽省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大力推动“快递下乡”。前个月,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月底,全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公里,完成投资亿元。
让农民拥有更舒心的生活环境。今年8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要求到年,完成全省所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年实现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到年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以上。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行动。
软环境建设也在提速。按规划,“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每年确定个省级试点县(市、区)、个村,在完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方面开展试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
办好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乡村基本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农民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鼓起农民腰包,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加.8元,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加.8元,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比上年同期缩小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目前,安徽省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创业、农村改革赋权、农村社会保障等,挖掘新潜力、拓宽新渠道、培育新动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还必须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通过规划引领,使大中城市、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着力建设一批名镇名村,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引导各类资金向农村倾斜。到年,安徽省将力争%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美丽乡村离不开产业支撑。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才有保障。今年安徽省在个县区的个村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让农民获得更多集体资产收益,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动力。
新闻推荐
南陵县一位刘读者反映,籍山大道靠东、书香名邸南侧的一段路至今没通车,但马路竟成了大货车的停车场,每天大货车的声音吵得人心烦。小区临近南陵中学,不少高中生就住在小区里,他们学业繁重,每晚要到点多...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