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之乡 立足乡村振兴新起点

芜湖日报 2021-10-15 01:26 大字

位于繁昌区孙村镇的代亭村,是皖南地区远近闻名的“石雕之乡”。在这个总人口1114户、3316人的小村庄里,从事石雕的产业人数多达1300人。

10月12日,记者探访了代亭村。进村后,来到长达数公里的石雕一条街,“未见其石、先闻其声”——首先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切割、雕刻、打磨声,然后才看到,街上一家挨着一家全是石雕作坊,出售的大大小小石雕堆摆在路两旁,小的半米不到,大的有两、三米高,作品造型各异,其中以石狮子最多。

“我们村子里的石雕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传承至今,是芜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村里石雕的故事,代亭村书记管国胜打开了话匣。他说,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石雕之乡”正上演着新的故事……

“石雕之乡”的“前世”

行走在代亭村石雕街上,目之所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石雕厂,车间就设在马路不远处棚子内,师傅们就在里面忙碌着。

这里的石雕技术都是以家传、师传进行着传承。走进村民许承明的作坊,他和另外两个伙计以及60岁的老师傅古宏前,正忙着制作一对2.6米的仿古石狮。“这是一家台资企业预定的,这一对石狮我们卖两万多元,前后需要20多天完成制作。”今年51岁的许承明告诉记者,他们几个人的手艺,都是师从经验丰富、从业40多年的老师傅古宏前。“过去做一对这样的石狮要耗时好几个月,都是纯手工制作,一锤一凿地敲。”古宏前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角磨机等半机械化电动工具的普及,如今他们制作石雕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许承明家往前走几米,就是查日云父子的作坊。这对父子正在用水电钻在一块较大的花岗岩石料上作业着,见我们好奇,主动解释这是在“采毛像”,意思就是先用水电钻大致勾勒出石雕的毛坯来。“这两年生意也还行,但不如过去最鼎盛的时候好。”查日云透露,来这里采购石雕的一般都是新开的企业、工厂或者是祠堂、庙宇等,受欢迎的石雕除了石狮,还有麒麟、貔貅、大象。如今,靠着石雕的手艺,他们父子两人一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代亭村石雕历史久远,据史料和族谱记载,代亭石雕起源于宋朝,已有近千年历史!”在村里探访的过程中,孙村镇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当地文史达人翟青明向记者介绍了代亭石雕几度沉浮的历史故事。细究起来,他概括为三段:

“代亭村石雕历史要追溯到明末清初时,不少村民在农闲之际兼做石匠,除制作生活用品外偶尔也雕刻石像和其他石工艺品。”翟青明说,到康乾盛世时,代亭石雕业初具规模,在皖南地区有了一定的名气,村里的石雕匠人就有数百户,“据说芜湖中江塔塔基和小九华石阶部分来自代亭石匠。”一直到清末,由于战乱,繁盛一时的代亭石雕走向了衰落。

再次崛起,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代亭石雕也不例外,又慢慢发展了起来。”翟青明回忆,从九十年代开始,代亭石雕逐渐走出繁昌,沿国道、省道摆摊设点,形成马路石雕经济,村民们纷纷在郊区、交通要道旁、建材市场中设点经营,形成在老家加工成品、沿马路销售供销两旺的局面。

“到二十一世纪初,由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传统的代亭石雕产业希望寻求新的突破,便把目光纷纷投向了当时经济更为发达的江浙沪地区。”翟青明说,在那个时期,代亭有不少石雕企业先后落户到了外地的石材市场,如江苏宜兴市华东第一石材市场,一度有50多家来自代亭的石雕企业。“走出去的这些代亭人,或建立石雕门市或组建生产车间、成立公司等。”与此同时,加工手段也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销售方式开始从自营自销向中转代购、订单业务、工程安装转变;产品由单一的石狮、石像、墓碑、栏杆向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园林假山转变。“在外发展的代亭石雕,形成种类齐全的石雕设计、绘图、加工、雕刻、运输、安装一体化经营,实现了转变。”翟青明总结。

据统计,目前,在代亭村发展的石雕从业者有37户,每年产值1500万左右;代亭村在江浙沪皖的石雕经营企业则有270余家,专业技师424人,相关从业人员超千人,产值有数亿元。

代亭村的“今生”

探访完代亭村的石雕一条街后,村书记管国胜热情邀请我们去刚刚修建完成的美丽乡村点七里亭走一走。

干净宽敞的农家广场、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的石雕作品……走进七里亭,“画风”显然和刚刚离开的石雕街迥然不同,俨然一副江南村庄的娴静模样。

管国胜一边指着墙上的醒目标语——“彩琢七里亭,石韵在农家”,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个美丽乡村点是当地政府下了大决心、耗时了1年4个月精心打造而成,目前正在创建验收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乡村点布置了12件石雕艺术作品,是由我们本村的12位石雕企业家捐赠的。”管国胜说,这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村里决心助推当地石雕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中的一部分。

“可以说,乡村振兴下,我们这个传统的‘石雕之乡’,又站在了新起点上。”回到村部后,管国胜拿出两个规划图,详细地向记者描述起代亭村围绕着石雕产业“正在布局的一盘棋”。

管国胜介绍,为了有序引导和规范代亭石雕产业按标准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快行业整合、升级、改造,推进行业绿色、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村里正在着力打造着石雕产业园。“第一期,我们将以村里的闲置小学操场作为试点,投入180万的上级扶持资金,建立起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房,将村里零散在家中操作的石雕从业者都引进来。”管国胜说,通过集中进行扬尘治理、水循环等集约化、智能化的环保改造,努力将该产业园打造成示范绿色产业园区,“然后,在抱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打算成立一个石雕合作社。”记者了解到,目前,代亭石雕产业园第一期立项和设计规划都已结束,目前正在工程清单造价招标程序中,预计于2022年1月建成。

村里还有更长远的目标——石雕产业园二期。“我们希望在‘十四五’末,通过招商引资、‘凤还巢’等方式,引进在外地发展的代亭石雕企业家回乡发展,一起打造出35亩的二期产业园。”管国胜如是说,这些计划他们并不着急,明确了建设具有特色的石雕产业园这一目标后,他们会一步步排出计划、落实任务,并不断拓宽多元化的发展思路。

“如今乡村振兴利好政策不断,石雕行业也迎来了转型关键期。”采访中,无论是村书记,还是从事石雕的村民,大家显然已达成共识,与时代一并前行中,做石雕也得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我们村有个口号——‘悟石代亭’。”“悟石”是什么意思?管国胜说,一方面,这是“务实”的谐音,因为当地的村民都性格淳朴、做事踏实;另一方面,这代表着村里的决心——“继续从石头中悟出一条道路,迈向新征程。”

□ 记者 唐乐燕/文

特约摄影 张嘉颖

新闻推荐

让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近一时期,“河(湖)长制”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一方面繁昌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省级节水型社会”及“峨溪...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