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朱书与戴名世

安庆晚报 2015-08-07 12:31 大字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初夏四月,三十一岁的朱书自宿松骑马到安庆,与方应屏等一起,同乘一民船往南京参加江南乡试。船到旧县(今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北距长江约六公里的岸边,正是晚霞时分,船靠码头。朱书下船,与方应屏站在江边闲谈。

这时,另外一只船上,下来一个秀才模样的人,登岸散步。其人一口桐城口音,和朱书年龄相仿,其貌不俗。

朱书走上前拱手,问:“你是桐城县人吗?”“是的。”此人伸手抱拳还礼。他发现,问话的人身壮声洪,奇气出于眉宇之间。

朱书说:“桐城有一个秀才,不知道你可认识?”“不知是谁?”“戴田有。”

这人再仔细看朱书,反问:“你是哪里人,可认识该秀才?”朱书说:“我是宿松人,知道戴田有的名字,但没有见过。”这个人立即问:“可知宿松有个叫朱字绿的?”朱书说:“我就是。”这人“哈哈”大笑,说:“戴田有,就是我。”

两人相视一笑,欢然抵掌。三人同到戴名世船上,盘腿而坐,各道平生。四五年前,戴名世在恩师琅玡人刘果处知道朱字绿的姓名,但一直未见。二人都参加了刘果主持的考试,二人名字都名列前茅。但不在一个县考,二人未曾见面。

二人分手多年后,朱书作长诗《旧县遇桐城戴田有述学宪刘木斋先生相知之意感作》,其中云:“自是双鱼来往复,君名往往存尺牍。蔼然气作五云生,见者人人如负曝。”

1684年八月初八,朱书、戴名世在金陵夫子庙贡院入场,参加江南乡试。十数日后,南闱榜发,二人双双落榜。后来,他们一起到太学读书,一起游历山东,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日子。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六月十一日,朱书、昝元彦去陕西路经皖北滁州境内,过关山时,意外地遇到戴名世。戴名世是前天离开金陵,骑了一匹瘦马北上的。二人相别三年,想不到在异乡相遇。三人翻身下马,徒步携手,一起走到道旁人家,以茶代酒,纵谈一切。不一会,这家农户的门口,已聚集了一大堆人,听他们笑谈旧事。几个时辰之后,三人依依不舍,上马分道扬镳。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春,朱书在金陵请戴名世给自己的古文集《杜溪稿》写序,说:“我的文章,非你不能传。”朱书的文章写得好,却欣赏戴名世文字。

戴名世跟朱书年龄差不多,戴名世大一岁。戴名世学古文,也先于朱书,而朱书学古文,实际是戴名世劝的。这次,戴名世发现,朱书志向益高,读书益勤,而文章益工。他认为,朱书是百世之人,名传后世,而自己与朝菌、蟪蛄差不多。戴名世写《杜溪稿》云:“予将归隐故山,与杜溪相距二百里而遥,尚欲网罗散轶,一酬曩昔之志。苟有撰著,必正于字绿而后存。则予之文且赖字绿而传也,而予又安能传字绿之文哉!”

1701年,戴名世在金陵请朱书为其文集《南山集》写序。在朱书眼里,五岳之气有灵性,可以发为伟人,以德业、文章垂天地而不朽。但其灵按时而至,往往千百年才见到一次。朱书写道:“余不足道也,田有亦不知果能当霍山之灵与否,然而其文之足以不朽,则余固知其与霍山同永无疑也。五岳与霍或领于祠官,或不领于祠官,譬则一挂仕版而受职于时,一不臣不友而抱奇以志于古,然则今五岳所钟必多功名之士,而沉冥著书者固于霍山为宜也欤。今其集名曰南山者,何也?志归隐之地也,田有自是殆不复出矣。”

次年年冬,戴名世的《南山集偶钞》(《忧患集偶钞》增删本)行世,这部使戴名世掉脑袋的书,初印三千余部。《南山集》案发时,朱书已去世四年。朱书写的序因被收入《南山集》,得以流传。

1712年十月十二日,赵申乔参戴名世,《南山集》案发。刑部官员审问戴名世:“其他人的序,是你写的,还是他们自己写的?”戴名世答:“汪灏、方苞、方正玉、朱书、王源的序,是他们自己作的,刘岩不曾作序。”

1713年春天,经康熙同意,执行戴名世死刑。受牵连的人中,朱书已经去世。所幸的是,朱书的儿子朱晓、朱曙未被捕。

新闻推荐

屡次犯案不悔改 流窜盗窃终获刑

本报讯(胡芳

 

记者

 

周国庆)9月8日上午九时,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盗窃案件。迎江法院邀请了迎江区人大代表一行10余人参加了旁听庭审。经审理查...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朱书与戴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