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五华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五华山,说是山,也就一丘而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仙李白一句“我闻隐静寺,山水鸣奇踪”。让五华山声名远播。
从隐静寺沿千年古道攀援而上,山势平缓,攀登并不费力,可时时要留神脚下,举步于坑洼不平的山道,落脚于凹凸不齐的石阶,山虽不高,力、神、眼并用而难顾周全,呼吸也渐渐地急促起来。山道蜿蜒,四围的竹林青翠,掩映着不知是山民还是居士的房舍,山溪曲折,顺山势盘旋缓流,水声淙淙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偶尔一两声雀鸣,真是那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观音庵就在不远处,已可见它的翘檐飞角。庵堂前后的进深很短,后墙是碧霄峰的悬崖,观音菩萨的神龛就是石壁雕刻而来的,也算是摩崖石刻吧。在观音庵无缘见到菩萨化身的老妪,也许一则艳阳高照而无雨,二则不是赶考的书生而是闲逛的游客,菩萨是不见闲散无趣、贪玩无志之人,罢了,略作停顿,背起行囊,踏上山路,直奔地藏王殿。
“地藏王殿”几乎就是重建,原址上的小殿已经完全拆除,翘檐飞角,粉墙黛瓦,为大雄宝殿经典式建筑,全天下式样无二。
寺院的午饭很香,一桌子的“青”菜源自僧尼自己的耕种,望着一群狼吞虎咽的食客,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姿态神态各异,我在想,在家的三餐可有这样的香?
饭毕,稍事休息,即下山。回望地藏王殿,与青山翠岭融为一体,飘浮在白云蓝天之下,仿佛一渡海的舟楫。
原路下山,遇地藏王的“脚印”,形态极似一踹塌的脚印,据说和九华山的那只脚印正好是一对。一比对,好像和常人的脚大小差不多。三华山也有一只地藏王的脚印,似乎要比这只大得多。
乾隆年间《太平府志》记载,隐静寺,在繁昌县东南三十里隐静山,一名五峰寺。公元五世纪中期(即南北朝)为僧人杯渡禅师建,规制很高的,旧称“江东第二禅林”,可见,五华山的精华在隐静寺而非现在地藏正殿。晚唐杜牧诗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隐静寺就是其中之一。杯渡、地藏、朗公、圆满、妙义、法海都出自隐静寺,李白所说的朗公橘、杯渡松也是隐静寺的镇寺镇山之宝。但未见朗公橘,也未见卖橘的自诩“朗公橘”。独自按图索骥去寻找“杯渡松”,据说就在隐静寺附近,却未能寻得究竟。
据说,李白、苏轼、范成大、张孝祥等一批名人曾游巡于此,留下多篇墨宝,但是,在山上未见墨宝或者石刻。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以为其实不然。倒是相反,山因僧寺而名,如果没有南朝建寺,没有杯渡主持,哪来的李白、苏轼、范成大吟咏五华山、隐静寺的雅韵佳句,山韵因为僧寺而悠长,诗情因为僧寺而留远。唐代张佑曾言“涧碧鸟声回,泉清僧步闲”,已然是天人合一,山寺合一。如果能够在此小住几日,细细地品味僧俗,悠闲地体会山寺,也是一生难得的机缘。
沈光金
新闻推荐
芜湖三起事件 警示意义不小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