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优化江城“能源账单”
本报讯(记者 张逸潇)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芜湖市抓住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契机,“开源”瞄准新能源和循环经济,“节流”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发展绿色产业,优化江城“能源账单”。
位于南陵县的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内,二三十米高的锅炉伸向天空,堆场上木头锯屑般的粉渣宛若一座小山,空气中弥散着稻壳秸秆的植物香气。“用稻壳、秸秆、林业废弃物等作为燃料发电,燃烧后的灰渣再作为生产有机肥料原料或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一条‘生物质—电—化工\’的循环产业链。”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企业一年可“吃掉”稻壳秸秆等废弃物23万吨,发电2.25亿千瓦时,通过专线并入电网,相当于年节约标煤8万吨,在提供能源供应的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江城渐成气候。记者了解到,目前芜湖市水泥、钢铁、玻璃炉窑等余热利用装机容量达182.5兆瓦,在建规模62兆瓦。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0.6%,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9%。奇瑞被列入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格力电器年处理120万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项目基本建成,海螺、新兴铸管等15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芜湖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试点,获得中央预算资金1788万元。位于繁昌县的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步伐,首批项目已经签约。
“随着芜湖进入工业化加速期,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一边是新增的工业大企业、大项目‘嗷嗷待哺\’,一边是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硬任务,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在能源消费上\‘节流’,在能源供应上\‘开源’。”市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除了通过预警调控等强力手段推进企业节能降耗,芜湖市一直大力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利用,鼓励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以信义玻璃、鼎晟能源为代表的光伏发电“从无到有”,已建成并网发电20兆瓦,在建项目36.19兆瓦,另有100兆瓦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全市新能源企业已超过30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新能源行业从业人员近1万人。按照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到2015年,芜湖市将力争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在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超过6.5%”目标,新能源累计开发利用能力将达到38.7万吨标煤,新能源产业有望为社会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
新闻推荐
省领导来芜调研并慰问重点工程建设者芜申运河项目专题协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7月9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来芜调研,慰问高温下坚守岗位的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者,并主持召开芜申运河项目专题协调会。省...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