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跨越发展铸辉煌—— 繁昌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芜湖日报 2012-11-06 20:32 大字

海螺一角

高楼林立的繁昌县城

城东新貌

沿江高速路口

繁昌是一方富有灵气的土地,滨长江黄金水岸,居皖南区域门户,“人字洞”发现印证了人类发展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繁昌也是一块开放开发的热土,这里充满着开拓奋进的青春活力,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滚滚春潮,彰显着日新月异的魅力,留下了一行行跨越发展的足迹。

活力繁昌:勇立潮头敢于争先  创新发展成为引擎

近年来,繁昌县坚持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三农”现代化,促进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实现财政收入25.9亿元,是“十五”末的5.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储蓄和非农产业比重均居全省县级第1位。2006、2007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综合十强县”行列,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前列,其中2010年名列一类县第1位。

观念创新带动发展方式转变。曾几何时,繁昌县大干快上,创造了“五小”企业的一时辉煌,为当时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该县适时而动,成功进行了企业改制,拉开了非公企业发展的序幕。跟着,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县域经济发展揭开崭新的一页。

机制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该县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人才、资金、技术成果、信息等要素资源不断被激活、被重组、被整合,逐步形成一个开放有序、高效运转的市场体系。在行政运行机制方面,该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运行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为核心的行政服务运作体系,制订了行政审批“八公开”、优化环境“六不准”等规定,建立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该县加快科技长入经济步伐,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对新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立的研发机构、申报认定各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给予奖励,对申请、授权的专利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8家、高新技术产品7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11个。4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专利申报十强县”,并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实力繁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繁昌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2011年,全县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69.3亿元。

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该县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依托科技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近5年,该县财政投入近3亿元,先后关闭了小矿山、小烧结等企业近200家,全部淘汰了曾经是主导产业之一的小水泥生产线。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该县进一步提高奖励补助标准,扩大奖励补助范围,仅2011年全县就兑现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296万元、专利补助资金160万元,县财政科技投入2448万元。几年来,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冶金机械、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加快新型建材、轻纺服装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产业格局。

瞄准业内“最大”目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集团投资50亿元在繁昌建设年产15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目前6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和2条日产1.2万吨熟料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繁昌已成为世界单产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品牌运动鞋制造商台湾宝成集团,在繁昌开发区投资建厂,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1.2万人就业。全国最大的输液生产企业安徽双鹤药业在繁昌建设玻瓶、塑瓶、软袋输液生产线15条,年生产各类输液6亿瓶,产品畅销全国。全省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孙村镇,现有服装生产及配套企业近300家,产业集聚效益初步显现。

该县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该县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环保型新项目。推进精准化招商,不断提升招商选资实效。2011年,全县引进项目166个,实际利用内资172.1亿元、外资8053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利用内资360亿元、外资2.3亿美元。在招商选资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2011年,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16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77个,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1.6亿元,增长73.2%。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资本投资“洼地”。建立发展平台,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坚持高起点布局、新思路供地、大手笔投入、高效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魅力繁昌:坚持城乡一体发展 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近年来,繁昌县围绕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高起点定位,城市规划挥写“大手笔”。 该县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重点加快城区“北进东扩”步伐,打造生态宜居型城市。2009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高起点编制完善各类规划。

高标准建设,城市功能瞄准“好而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2009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统筹推进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以路网建设为支撑,扩展城市空间。重点加快实施道路桥梁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区主要道路通行能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南区)。几年来,新建城市道路32公里、公园绿地43万平方米,先后建成安置房150多万平方米。

以美好乡村建设为龙头,开展环境整治、危房改造、清洁工程建设,建设乡村美好家园。今年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优美环境共建、文明素质共育、公共服务共享、文化生活共荣、和谐社会共创)。在有序引导群众自行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今年实施的1130户危房改造侧重向整治示范点倾斜,统筹协调推进。坚持“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全县镇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幸福繁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繁昌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政策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5年来,该县实施52类148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6.2亿元。

救助,全面织就民生保障网络。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等多项民生工程,全面织就民生保障网络。

就业,积极搭建帮扶致富平台。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就业扶持工程等民生工程,广辟就业门路。加快创业富民载体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2011年该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89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610人,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969人。举办12场专场招聘会、20场定期招聘会和2场赴外地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200个,达成用工意向985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6667人。

安居,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家园。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家园的要求,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繁昌的一项重要举措,多方筹措资金,为住房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优先把最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解决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让百姓住上“放心房”。

惠民,着力提升生活幸福指数。该县在2011年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菜篮子”、城乡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等工程,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其中“菜篮子”工程建设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7825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9592台,财政补贴分别为1194.98万元、298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连续五次获得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全省教育强县。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县体育场、全民健身广场建成使用,县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县博物馆、影剧院等工程加快建设。深入实施“民本计生”工程,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江南第一茶市“三十而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齐名的峨桥茶市,却在“而立之年”遭遇发展的困惑。当专业化大市场成为实现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不二之选,传统的

□ 本报记者 王磊峨桥,曾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齐名,是国内茶叶市场的重镇。12月底,记者从芜湖市茶叶商会获得的数据显示,峨桥茶市年茶叶交易...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