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现代化城市让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核心阅读

莱芜日报 2016-06-25 12:49 大字
●到2020年,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城乡规划实施符合率达到90%以上。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城市建成区道路结构实现优化布局,新建主干道同步建设综合管廊,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化、体育、消防等公共设施健全完善,与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和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数字化城管系统全覆盖,建成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本报讯(记者 李玉亮)6月24日上午,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印发的《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与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家分析认为,到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84%,“十三五”时期将有14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可以说,莱芜市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破解城市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意见》从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切实加强和改进莱芜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城市路网建设方面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建立外环路系统,建设钢城-莱城-雪野旅游区快速通道,新建和改造城区主次干路和支路,提高路网连通性和可达性。围绕优化泰钢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道路交通条件,实施中心城区西部和北部片区的道路建设工程,到2020年,主城区基本建成东西直达、南北通畅的方格状城市道路网。按照《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集中开展主车道、人行道、慢车道、公交车港湾等综合整治;建成区新建和改、扩建道路路灯装灯率达100%,对老旧路灯进行改造,路灯亮灯率在95%以上。

●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方面

2016年开始着手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做好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位三类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试点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楼,在条件成熟区域合理利用城市广场、绿地等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库。

●在低碳出行设施建设方面

推进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结合城市主次干道新建、改造工程,分期分批实施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改造,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及必要的绿色通道服务设施和标识。“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主城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网络,方便市民骑车低碳、绿色出行。

●在城市绿化工程方面●

深入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加强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小区、林荫停车场和道路绿化建设,构建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相互贯通的城市绿荫系统。“十三五”期间,对青草河(鲁中大街至大汶河段)、红土河(鹏泉大街至青草河段)、莲河(北坦路至峪溪公园段)、大汶河(高新区段)进行河道综合整治。2020年之前完成峪溪湿地公园、清泉公园、野生动植物园、生态植物园及雪野生态湿地建设,丰富各种游园娱乐场所。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积极争创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确保城市防洪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

加强水源地及河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到2020年底,将城区外围大河及市区十条河道沟渠全部治理完成,完善河道防洪排涝、补源涵养及生态景观功能。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积极寻找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到2017年年底,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

积极争创省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分步对市区既有道路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改造建设,对城市新建道路和片区开发,同步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0公里,力争达到60公里。同时积极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完善提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在供排水设施建设方面

结合道路新建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排水网络。2016年推动莱城生态补水工程,建设雪野至莱城输水管线,对城市生活用水水质进行提升改造,加快“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工作进度。对市区内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漏失率控制在15%以内。加大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力度,争取2018年底前市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城市防汛技防投入,到2020年底前,初步形成城市排洪防涝工程体系,达到五十年一遇的城市防洪标准。

●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

将于今年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垃圾中转、公厕服务等功能的综合配套环卫设施,初步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和收运体系。加快推进环保静脉产业园项目,2017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强化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监管,新建小区要配套建设环卫基础设施。

●在供热燃气设施建设方面

“十三五”期间,完成高温水管网改造建设,推进集中供热分户计量,逐步形成比较完善合理的供热格局。深入推进天然气“进镇入村”工程,加快燃气管线向镇村延伸,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向各园区及各乡镇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实现燃气村村通。

●在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加快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改造,2017年年底前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7年年底,在城市消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白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快全民健身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鼓励结合学校改扩建,建设和利用好体育场等设施。

●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强力推进城市雾霾治理,大力开展城市裸露土地绿化,落实城区建设工地控尘措施,加快淘汰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燃煤锅炉,普及城市集中供热,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深化重点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到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

●在实施旧城有机更新方面

制定旧城区改造计划,提升老城区环境品质,优化空间秩序,传承历史文化。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力争到2020年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开展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补充相关设施,提高生活品质,2018年年底前完成80%以上改造任务,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在推进节能城市建设方面

城市新区全部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建设。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00米以下住宅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

●在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方面

以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重点,适当延长设计使用年限,提高建设标准。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健全参建各方终身责任追溯机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适度提高民生工程、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工程的抗震等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按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推进建造方式创新,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方面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改造提升数字化城管系统,拓展市政、园林、环卫、供水、排水、照明、燃气、热力、车辆、应急指挥、社会调查、手机APP等12个子系统,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十三五”期间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领域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共交通、便民服务设施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构建城市管理数据库。

●在提升防灾避险能力方面

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等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城市运行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对影响城市安全的油气管道实施整治搬迁,加强燃气设施保护,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建设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和消防队伍建设,提升消防安全防范和火灾救援能力。治理采空塌陷区,防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公共活动中心和旅游景点等公共区域的重点部位,要配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等安全防范设备设施。

●在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方面

分层次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形成重点镇、示范者镇、中心镇、特色镇和一般镇梯次推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集中培育新生小城市和重点示范镇,形成分层分类、梯度培育、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加快特色镇发展,到2020年,培育一批产业上“新而特”、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小而精”、形态上“小而美”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成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

●在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方面

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和庭院清洁专项行动,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施住房安居工程,因地制宜完成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20年,具备条件村庄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到2020年实现重要河流湖泊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改厕步伐,到2018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两公里便民服务圈”。

●在打造村庄建设品牌方面

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建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编制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建立村庄保护档案。加强对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和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村庄传统文脉,重点保护开发10个左右的传统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重点打造100个特色景观旅游村。开展“宜居村庄”创建工程,到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村庄。 

新闻推荐

山东加强蔬菜生产信息检测

山东省将在省内选择1500个蔬菜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作为生产信息采集点,全面加强蔬菜生产信息检测,破解“什么贵种什么,种什么什么便宜”的怪圈。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孙继祥介绍,根...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