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引进能人教种大棚菜
10月26日下午,笔者驱车赶往高桥镇马于方庄采访巩之昌。进入该村就看到,路两边70多个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非常壮观。路边蔬菜大棚主人于松山高兴地告诉笔者:“大棚里种的是哈密瓜,再过几天就能上市卖钱了。这多亏了巩之昌老师,他的种菜技术一流,培育的哈密瓜最大的一个重12斤,培育的尖椒有32公分长,在寿光蔬菜博览会上,连续十届荣获菜王、瓜王呢!”
通过和村民闲聊,笔者了解到到马于方庄等5个村任职的,有省财政厅下派的“第一书记”,今年已轮换了三批。三批“第一书记”一本经,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目标,跑好接力赛。一开始,他们就根据地理条件,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但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趟,大棚蔬菜种上后,种植户收入了了,个别户还亏了本,一度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这一教训引起几位任职“第一书记”的高度重视,他们倾心听取群众意见,并多次聚在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帮金帮银,不如引专业人才。他们及时与寿光市财政局取得联系,并于2014年春邀请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专家,三次到这5个村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同时引来农民技师、潍坊市科技拨尖人才巩之昌在高桥镇常住下来,专门指导大棚蔬菜种植。从育苗、栽培、定植、施肥、防治病虫害、温度调节等,巩之昌逐棚逐人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菜农,巩之昌担心有的菜农记不准,每次讲课时,都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在巩之昌的精心指导下,当年每个冬暖大棚纯收入就达到了2万元。
为了见到巩之昌,笔者一行从马于方庄离开后,又辗转寻找了几个村,在永泉官庄建大棚的工地上,笔者见到了巩之昌,他指着正在建造的大棚介绍说:“永泉官庄、徐家荣仁、宋家岔河、沭水西岭四个村都正在建设这样的大棚,这大棚标准更高,质量更好,前期投入要10多万元,我敢保证,村民当年就能拿回成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本报通讯员丁伟连续几个周末,寿光营里镇一中校长王丰云都没有在楼下看到教师宋宗平。后来在校园中遇到,宋宗平告诉王丰云:自己去做家访了。本...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