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望海台:秦始皇东巡之证

大众日报 2015-06-19 14:21 大字
在遗址上重修的望海台。□本报记者单辰戴玉亮

6月9日11点,在自家的收藏架旁,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王培义正戴着老花镜翻看多年来收藏的古籍藏品。

“字画、古籍、青铜器、古木家具,只要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会收藏。”王培义说,自己已搞了20多年的收藏,古籍收藏一直是他的心头最爱。

在一本泛黄且严重损坏的古籍中,第29页记有关于秦始皇筑台观海的文字介绍。“祖龙东幸日,望海起崇台。”王培义说,这是清人李登龙在登临望海崇台时,有感而发所作的诗句。“望海台位于寿光市营里镇黑冢子村,为秦始皇东巡时筑,盖升以望海,由此而得名。”

谈及望海台的历史渊源,王培义介绍说,相传秦氏祖先女修食鸟卵生子大业,大业娶黄帝之后女华为妻,后生伯益。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嬴,为嬴姓之始。秦始皇之秦族为嬴姓,源于寿光一带的益族,属伯益之后。

“抱着对先祖的崇敬和向往,自秦一统天下,秦始皇在位12年,曾4次东巡齐鲁海滨,以求成仙归宗,这也正是秦都西建而敬祖东巡的缘由。”王培义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资治通鉴·秦纪》的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自咸阳出发,途经泰山祭天、梁父山祭地,而后东至寿光境北祭海敬祖,筑以望海崇台,终登琅琊,立石颂德。

“黑塚非塚,为古望海崇台。”王培义说,从西黑前村原孙氏的墓碑文中得知,黑冢子村也因望海崇台而得名,“望海台为秦时所筑,久经风雨,崇台塌废,形似高冢,后人近台而居,遂成村落,并以冢称之,即为黑冢子村。”

寿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守祥对望海崇台颇有研究。“发现秦汉古建筑遗址的黑冢子村与史料上记载的秦始皇望海台地址一致,推断该遗址应该是秦始皇东巡时所筑的望海台。为证实这一结论,我查阅研究了诸多史料。”赵守祥说。

据赵守祥介绍,在旧版《寿光县志》中曾记载:“公元前127年,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国懿王子错为剧(今纪台)侯,赏为平望侯,胡为益都(今古城街道古城村)侯”。即菑川国懿王刘志的两个儿子先后被武帝封侯,其中刘赏因处于秦始皇所筑的望海台之地,故为平望侯。新编《寿光县志》记载:“望海崇台,俗名黑塚。”

1958年,寿北群众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曾挖出了秦驰道的路面。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由此可知,秦始皇为东巡燕齐之地,曾在此修道。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及寿光市北部陆续出土秦汉时期的青铜编钟、铜璧、铜圭等高规格的祭祀用礼器及秦砖。

“青铜编钟等铜制礼器,经文史专家鉴证确为秦代文物,并为祭海所用。”赵守祥说,这让坊间世代相传秦始皇东巡祭海而筑望海崇台的说法初步得以历史考证,“诗文歌赋、民间传说、历史文献、地方志加之新近出土的实物,让2000多年前秦始皇祭海所筑之崇台越发清晰。”

“这是我几经周折从民间收集到的部分祭海礼器青铜编钟。”赵守祥拿出自己的藏品,“2009年,我参与益都侯城文化遗迹图的绘制工作。偶然听说几年前在滨海和大家洼出土了上百件青铜编钟。我就立马想到了秦始皇东巡一事,这么一大批铜器出土应该与此有关。”

在走访了好多村子后,赵守祥把这些编钟收集了起来,经专家鉴定确为秦汉文物,证实了他当初的想法。

因望海台遗址的位置距离编钟等礼器出土的位置有十几里之远,赵守祥根据自己的推测向记者描述了当时大概的场景:“秦始皇应该是独自登上望海台祭奠先祖,他的随从则从望海台下的水道,划着满载祭品的小船驶入大海,按照仪式要求将编钟、铜璧之类的礼器投入海中,用以献祭海神。铜器随海水不断运动而产生了很大的位移,导致了出土地和祭海地的偏差。”

如今,在当地,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为祭海日,善男信女祭拜大海,祈求诸神保佑、鱼虾满仓。

2008年7月,秦始皇筑台观海被列为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干旱之下又保住一个丰收年

□本报记者单辰戴玉亮本报通讯员王兵6月17日上午,寿光市上口镇广陵村村民周庆华正在自家的麦田旁,和妻子一起筛麦粒。“到明天下午,全村的麦子就能全部收割完。”周庆华说,...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