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旱之下又保住一个丰收年

大众日报 2015-07-03 23:53 大字
□本报记者单辰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王兵

6月17日上午,寿光市上口镇广陵村村民周庆华正在自家的麦田旁,和妻子一起筛麦粒。“到明天下午,全村的麦子就能全部收割完。”周庆华说,“今年虽然旱,但咱镇上的小麦基本没受影响,还是大丰收。”

6月13日,周庆华以每亩地65元的价格租来收割机,6月16日下午,周庆华家的6亩麦田全部收割完毕。“今年共收获了7300斤麦子,比去年多了650斤。”周庆华说,再加上每亩地100多元的小麦补贴,“总收入9360元,比去年多了780元。”

去年冬,寿光全市种植小麦62万亩,整体生长情况良好,今年6月初全面进入收获期,20天之内全部收获完成。受干旱天气影响,今年的小麦成熟期略有提前,造成寿北部分地块小麦减产,但总体产量不受影响,与去年持平。

营里镇北部的李家湾村是受减产影响的地区之一。“家里就4亩地,收成不好,就没雇收割机。”李家湾村村民李翔龙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翻看刚打好的麦子。“全是麦糠,没多少麦粒。”李翔龙说,“捻开一穗基本都是瘪的,麦穗头也不沉,今年要赔了。”

据李翔龙粗算,自家4亩麦田今年的产量只有不足450斤。“只有去年产量的一成。”李翔龙无奈地说,以往亩年产量1000斤小麦的大田,今年只产出100多斤,“罪魁祸首”就是天气,“浇不上水,地都干裂了。到收获期,麦子还不到两个巴掌高,收什么?”

受旱情影响,李家湾村村民刚过了麦收,又开始担忧下半年的玉米收成。“没水可浇,玉米下了种也活不了。”李家湾村村民李云霞皱起眉头,“从种麦子就旱,到种玉米还早,老天爷这是怎么了?”

据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光锋介绍,以前,李家湾村以种植棉花为主,2013年开始,不少村民改种小麦和玉米。

“一年两季加上补贴,比只种一季的棉花收入高不少。”李光锋说,但李家湾村的问题在于打井成本太高,导致灌溉不便。“往年还有弥河分流水可以灌溉,今年弥河水量少,地里就浇不上了。”

与营里镇北部的情况不同,镇区南部的麦田长势良好。“昨天刚从羊口镇赶回来,今天去营里北,等那边的活儿干完,营里南的麦子就熟了。”收割机司机王胤宁说,营里镇南的麦子秆高穗大,“这边的地一亩产1000斤应该没问题。”

6月25日凌晨1点,一阵急促的雨打窗户的声音,把李云霞老两口从梦中叫醒。“雨来了,这下好了。”李云霞说,这是今年入汛以来的第一场有效降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地里的苗子可‘高兴\’了。”

“如果不是这场雨,我们要准备打井了。”李翔龙说,“浇透一亩地得花30多元电费,4亩就是120多元。家里地多的,浇一次就得两三百元。”玉米刚下种,抗旱能力低,播种后的2个月内,不到10天就得浇透一次,“再多几场雨,今年的总收成应该不比去年低,还是一个丰收年。”

此次降水是山东省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降雨过程。记者从寿光市气象局获悉,截至6月25日1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4.8毫米,其中稻田镇降水最多,降水量为23.2毫米,羊口镇降水最少,为8.9毫米。总体来看,寿光南部地区降水较多,北部地区降水较少。虽然一次降雨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旱情,但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次降雨量属于中等偏高,全市大部分玉米都‘喝\’饱了第一水。”寿光市高级农艺师刘春香说,6月24日之前,寿北地区12万余亩土地因受旱未能播种玉米的大田,要利用好降雨后这段时间,抓紧播种。

“已经播种的农民,要及时开展查苗补种工作,确保全苗。”刘春香说,天气转晴后,要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加强对棉虫、蓟马等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另外,趁着农田湿润,及时喷洒除草剂。

新闻推荐

抓好田间苗情还缺啥

■编者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田间农事忙。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抓好当前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农业不出现大波动、农民增收不滑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春耕春播是重要农事,...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