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失意出任青州刺史
郑道昭与玲珑山《白驹谷题名》
北朝著名政治家、诗人、书法家郑道昭任青州刺史期间,题玲珑山北麓一山谷内书法题刻,世称《白驹谷题名》。巨大石壁上刻有“中岳先生荥阳郑道昭游盘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共19个大字,字径一尺见方,整个题名结构宽博,笔意苍秀,雄浑淳穆,为潍坊境内一处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瑰宝。
出身名门望族受孝文帝赏识
郑道昭(455—516),字僖伯,雅称中岳先生,北魏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北朝著名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工书,善正书,体式高逸,作大字尤佳。
郑道昭出身于北魏簪缨世家,父亲郑羲学识渊博,不仅是朝中重臣,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郑氏家族是北魏时期崔、卢、王、郑四大名门望族之一。郑羲字幼麟,历官北魏中书令,秘书监,安东将军,兖州刺史等职。郑道昭哥哥郑懿,气度雍容,谦和美好,器望兼资:早年就掌管朝廷政要,能声徽著,喜欢《诗》与《礼》,尤其精通《易》理。
《魏书》载,郑道昭“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好为诗赋”,在父亲的指点下,接受了严格的儒学教育。他7岁随父兄入平城,11岁与兄郑懿以博士子弟身份入中书学,26岁娶孝文帝宠臣李冲之女为妻。
郑道昭23岁时就在朝中做了秘书郎,且深受孝文帝宠信,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孝文帝喜欢读书,笃好诗赋,爱惜人才,对郑道昭的文采尤为赏识。太和十九年(495),郑道昭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今河南汝县)君臣联句作诗,传为佳话,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
郑道昭所作《中岳赋》,为孝文帝所爱,称为天下第一,自此郑道昭得到了“中岳先生”的雅称。郑道昭的书法同样为时人称道,孝文帝下令全国学者学习他的书法,后人称之为“魏体”。
《郑文公碑》载:“季子道昭,博学明,才颖秘书之冠,精于研图注篆,获破格提拔于中枢机关。每郑公(羲)行于前,郑懿(任吏部郎中)郑道昭(任秘书监)随其后……”同僚无不钦慕,有识之士则比之“汉时三杰”。
然而,宦海风云,吉凶难测。景明二年(501),郑道昭从弟郑恩和因参与谋反伏诛,郑道昭受牵连,被降为咨议参军,开始了他历时10年的坎坷之路。
政治理想破灭转而寄情山水
宣武帝正始元年(504),郑道昭被任命为国子祭酒,他三次给魏宣武帝上表,建议重视国子学,崇尚文治,重刊石经,加强对国子学生的教育,而宣武帝只是表面褒奖几句,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同时,宣武帝佞佛,大兴佛事,波及国计民生与意识形态。郑道昭经世济时的政治热情和对信念的追求化为泡影。
永平三年(510),郑道昭出任光州刺史、平东将军,后又任青州刺史,在任三年。光州地处边陲,民风淳朴,山海形胜的自然风光在郑道昭面前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使他找到了抚慰自己心灵的乐土。儒家入世与道家避世两种思想的此消彼长便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
郑道昭开始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以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
郑道昭游山玩水、谈玄论道、寄情自然,挥洒人生。但其“无为”之中也是有所为的,在“爱仙乐道”之道家思想倾向的背后,世人依然可以看到郑道昭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风尚。史学家魏收对郑道昭政绩的评价为“其在二州,政务宽厚,不任刑威,为吏民所爱”,其为政之道还是深受基层官吏、平民百姓称道的。
新闻推荐
读懂《诗钞》,品一脉相承的清代日照诗风 失考150年《海曲诗钞》惊现日照(五) 清代日照文人非常热爱老家日照
全媒体记者谢岩通讯员丁博原单雪刚一脉相承的清代日照诗风尽管《诗钞》的作者有72位之多,但每次品读,总会感觉像一...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