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臣:宁死不屈赴国难

大众日报 2020-04-20 09:34 大字

□ 本报记者 齐静

在青州西南山区层峦叠嶂之中,有个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就是著名的“抗日堡垒”——长秋村。抗战时期,一批抗战英雄从这里走出,其中最为英勇悲壮的就是冯旭臣。

1888年,冯旭臣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长秋村一个富裕家庭。五四运动前后,他深受反帝反封建思潮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民意识,多次捐资助学,扶困济贫,在村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长驱直入,铁蹄蹂躏山东省各地,烧杀抢劫,无恶不作。中共山东省委号召各地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游击队,奋起抗战。冯旭臣的次子冯毅之组织起了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抗击日军。冯旭臣积极支持孩子们参加抗日救国行动,让长子冯登魁、三子冯登恺、大女婿孙同山参加了八路军,让小女儿冯文秀参加村里的妇女工作。他自己则动员群众,筹划抗战物资,奔忙在抗日救国事业上。

冯毅之带领的队伍活跃在淄河流域,对日伪军造成了极大威胁。敌军找不到冯毅之,便对长秋村进行报复。1939年春,日伪军突然偷袭长秋村,火烧了冯家房舍。面对这种情况,冯旭臣却说:“国破家亡,古之常理。敌人想用烧杀来挫折我们的斗志,那是痴心妄想。咱不能动摇,要坚定信心,多方支援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他说到做到,决心更加坚定,工作更加积极。1939年,冯旭臣被选为益都县参议长。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时期。敌伪顽互相勾结,不断对抗日根据地“扫荡”。考虑到冯旭臣及其家人的安全,上级动员他到马鞍山工作。1942年,冯旭臣带着小女儿冯文秀、二儿媳孙玉兰和三个孙女来到位于淄河上游的马鞍山。在山上,他负责管理守山战士和伤病员的伙食,冯文秀担任山上的文化教员,孙玉兰帮伤员缝制衣服。

1942年11月9日,1000余名日伪军对马鞍山展开进攻。他们在马鞍山东南方向的孟良台上架起大炮,并调来4架飞机,对山顶进行轮番滥炸,同时组织兵力沿着石阶,向山上发起进攻。八路军115师教1旅2团副团长王凤麟率领山上的战士,顽强抗击,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0日,日伪军增加了几千人,飞机也增加到8架。

10日傍晚,日军再次对马鞍山发起进攻,敌机对山顶狂轰乱炸,山上的工事大部分被摧毁,敌人沿着石阶如蝗虫般向山上涌来。冯旭臣看见南天门吃紧,便前往助战。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女儿冯文秀一起向山下的敌人掀石头。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他们父女旁边,冯旭臣受了重伤,但他推开为他包扎的女儿,让她继续战斗,自己却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资料来源:省退役军人厅)

新闻推荐

强化品牌效应 聚力工作攻坚

青州市以全面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深化提升制造、花卉、文化、旅游、康养、物流“六大品牌”,打好重点工作...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