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鬐山上红袄情(下) 杨妙真与李全

黄海晨报 2020-04-16 09:14 大字

何爱东

红袄军投宋立功 李头领反被陷坑

杨妙真和李全都是汉人,对宋、金、蒙的态度原本就不一样,于是李全决定,接受南宋王朝的招安条件,改红袄军为“忠义军”,在1218年春正月,他们走下马鬐山,南去楚州(淮安)。

当初杨妙真是不同意招安的,但无可奈何,只好随行。临行前,她看看3年来苦心建设的马鬐山,奋笔写下了“四娘子此山下寨”7个大字,刻在摩崖石上,以抒发自己不可言状的情怀。这7个大字,距今800年了,风雨中仍然依稀可辨。

离开马鬐山后李全屡屡建功,先是当了京东路副总管,以后又晋升为总管,杨妙真也受了皇封。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三月,李全在化陂湖大战仆散安贞,斩金将数人,还夺得了仆散安贞的一块金牌,可谓大快人心。六月,李全回老家上坟,他说服金益都守将张林,投诚了宋朝。接着又说服了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各州郡,纷纷上表归

宋。还有一次,金兵大举南

侵,已经打到了长江的北岸,眼看江南不保,幸亏李全领兵在洪泽湖以西打了一个很大的胜仗,牵制住金兵的增援力量,这才避免了江南地区的沦陷。

杨妙真和李全在马鬐山上的处境,非常单纯,来到楚州,可就复杂多了。在楚州,顶头上司就是朝廷派来的制置使。在短短十四五年里,这制置使就换了贾涉、许国、刘王卓等七八个。这些制置使,有的两面三刀,有的凶狠奸诈,作威作福,敲诈勒索,动辄扬言杀头,甚至调戏眷属。

在楚州,杨妙真担任接济和联络工作,应付着错综复杂的局面。由于宋王朝始终蔑视红袄军,把他们看成杂牌 ,同是汉人,同是国家军队,又住在一起,有的待遇优厚,有的却限人限额,吃不上饭,将士们自然就有埋怨,产生不满情绪,于是就发生了几次兵变,杀死或赶跑了坐镇大人。这一切都怨到了杨妙真的头上,宋廷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要除掉杨妙真。他们还故意在忠义军之间制造矛盾,有的人谁给的官大,谁给的粮饷多就跟谁走,忠义军反复几次倒戈。就在这种矛盾纠葛中,杨妙真和李全的次子李通被杀,李全的小妾刘氏也被杀。

宋理宗赵昀宝庆二年春,李全在青州遭蒙军围困,他多次派人请求支援。杨妙真心急如焚,三番五次请求出兵,都被制置使刘王卓阻止。无奈之下,又发生了一次兵变,赶走了刘王卓。李全在青州坚持了一年多,粮尽草光,连耕牛、战马都杀死吃了,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最后城破被俘,几万人马,丧失净尽。

李全在青州被围的时候,有人又造谣,说杨妙真守不住了,与人同居等。李全被俘,蒙古劝其投降。李全砍断左手一指,表示归南的决心。当时蒙古将领是大将木华黎的儿子,他知道李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见其笃志不移,就把他放了。李全和杨妙真夫妻团聚后,更执着地坚持他们的抗金大业,丝毫没有动摇。

当时李全在外领兵打仗较多,后勤重担全落在了杨妙真的肩上。杨妙真和洪泽湖的渔民关系很好,在扩军的时候,广大青年渔民都踊跃参加,这就保证了他们的兵源。

杨妙真还在海州一带办了

几个盐场,并进行一些南北的货运,从中收税,以补军饷之不足。杨妙真学习岳飞在洪泽湖的造船经验,造了很多战船,建立起了一支水上武装力量。

一个不可救药的王朝,往往以杀害忠良的方式来自掘坟墓、加速自己的灭亡。看到一切限制、暗杀手段都没有用,杨妙真和李全反而一天天壮大起来,南宋王朝越来越害怕,就在绍定四年(1232年)下诏讨伐,打响一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战争,杨妙真和李全只好应战。当时李全正在扬州一带活动,在和扬州制置使赵葵和赵范的决战中,误入泥潭,人马不得出,最后壮烈牺牲。杨妙真闻李全已死,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残部,绝淮而去,退回青州老家,潜藏了起来。

30年后,金朝已经灭亡,南宋也已垂危,元朝初建不久,杨妙真和李全的儿子李璮(有说养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青州起兵抗元,但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和汉奸们联手镇压,李璮支持不住,后兵溃城破,投大明湖牺牲。李璮起兵时,杨妙真是否仍活在世上,已无考证,算年龄,此时约有70岁。

纵观杨妙真的一生,她以一个年轻女子涉世,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斗争,为抵抗金兵的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影响到儿子李璮,娘俩接力在历史上纵横50多年,是值得人们称道和敬仰的。

李全妙真百年好,马鬐山上红云飘。

烈火克金意志坚,忠义之心冲九霄。

只恨赵家气数尽,为取自亡灭红袄。(作者单位:莒县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人间四月天 赏景别走远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迎来市内组团游恢复的首个小长假。统计显示,市民出行方式主要以自驾游、自助游为主,满足了踏青游、春...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