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俄籍老华人很像俺大爷
◎96岁老人寻亲有了线索,寒亭的李道信提供重要物证◎市外侨办表示,如果有最新消息将通过本报及时公布
9月5日,本报A8版以《东大关村,老潍县有这地儿吗》为题,报道了96岁俄籍老华人李庆先(音)老人急寻潍坊亲属的故事。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普通市民、文史研究者、家有俄罗斯亲属的市民,纷纷以不同形式向本报和潍坊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提供线索和分析,其中寒亭区67岁的李道信老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珍藏物品。9月11日,记者前往李道信老人家了解到,不仅他的大爷李洪昇和寻亲的俄籍老华人李庆先年龄相符,他们村子解放前俗称“东官庄村”或是“大官庄村”,与“东大关村”音也极为接近。
热心市民
纷纷提供线索和分析
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潍城区北关街道北宫小区西区49岁的刘云霞女士多次致电本报和市外侨办,称自己是老潍县人,“我父母都近80岁了,我跟他们讨论这个事情,他们均表示原来老潍县有东北关这个说法,但没听说过‘东大关村\’这个名,现在的北关社区以前叫北关村,这样推算的话,有北关村就应该也有东关村。”刘云霞说。
68岁的市民许锡亮表示,他也是老潍县人,小时候他姥姥家就在东北关这个地方住,虽然没听说过“东大关村”这个提法,但他感觉老潍县应该有类似的名字。
高新区新城街道李家朱茂村的李春青提供线索称,他父亲李明新现年83岁,他父亲有个叔伯哥哥叫李明海。李明海在14岁左右时越境去了当时的苏联,1955年到1972年,李明海与李明新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后来因为客观原因中断了联系。1964年,李明海的女儿德爱(音)在苏联结婚时,李明海曾寄信于李明新告诉此事。
奎文区64岁的张女士说,她舅老爷(母亲的舅舅)18岁时越境去了当时的苏联。1959年左右,她舅舅曾在青岛收到过舅老爷从苏联寄回的物品。据她母亲回忆,她舅老爷姓李,当年就在现在的东关大街附近居住,但由于她母亲现已去世,没法提供更详细的考证资料。
还有临朐居民反映,他们临朐县沂山镇有个“大关村”,村里有不少李姓村民,而且这个村原来也属于老潍县的区域。记者联系了沂山镇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沂山镇政府驻地就在大关村,该村的村民多数姓李,但目前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较少,他们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年近七旬的潍城区居民王家楹多年从事文史研究,他认为从“东大关村”这个名字来分析,“东”应该表示方位,指老潍县的东边,原来老潍县的东边就是现在的寒亭区,至于“大关村”这个名,现在的寒亭区有叫“大官庄”的村子。“我认为这位俄籍老华人记忆中的村名,应该在现在的寒亭区,但现在找起来可能不容易,一是现在的村名和原来老潍县时有了很大改动,二是俄籍老华人的记忆可能有误。”王家楹这样分析。
市外侨办
有新消息会及时公布
关于96岁俄籍老华人寻亲一事,潍坊市外侨办与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一直保持联系进行沟通。
记者采访了市外侨办领事科科长白道义,他说:“96岁俄籍老华人寻亲一事,经《潍坊晚报》报道后,市外侨办收到了30多位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对热心市民参与寻亲一事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每一位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我们都派专人进行接听记录,对有价值的线索及时与媒体沟通,联合进行信息采集。现在所有有价值的线索已经整理成书面材料进行登记备案,并将有关信息电传到中国驻俄机构,请他们协助核实有关寻亲事宜。如果有最新寻亲消息从俄传来,我们将通过《潍坊晚报》及时公布。”
寒亭老人:觉得很像我大爷
记者从市外侨办获悉,寒亭区寒亭街道陈家官庄村,67岁的老人李道信向他们提供了重要线索。李道信说,他的大爷当年就去了苏联,1957年曾回来一次,家中还珍藏着大爷带回来的两张老照片和重要物品。9月1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李道信老人家,他的子女和三弟李道义都在。
拿出珍藏的老照片
李道信说:“村干部杨志红看了报道后,感觉文中的老人像是我大爷,就告诉了我。我仔细看了报纸,也觉得很像我大爷。”李道信介绍,他爷爷叫李景梦,父亲叫李洪亮,父亲有个哥哥叫李洪昇,小名新德(音),父亲还有个姐妹;兄弟三人中他排行老二,哥哥李道忠,三弟李道义,妹妹李道兰。李道信的父母、姑姑和大哥均已去世,现在的亲人中只有他对大爷李洪昇记忆最深刻,小他近十岁的三弟李道义记忆模糊。
“文中写的老人跟我大爷年龄相符,据我父亲说,我大爷年轻时去新疆投奔亲戚,后经新疆越境去了当时的苏联。1955年,大爷开始和家里通信。1957年麦收前后,大爷曾独自一人回家探亲一次,当时我已13岁,对大爷记忆很深刻。大爷从苏联带回了一台留声机、一把手摇钻、一把扁嘴锤子,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大爷在苏联的全家照,一张是他和他儿子的合照。大爷返回苏联后,大娘用俄文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父亲还找人翻译过。可惜,上世纪60年代大爷和家里中断了联系。”李道信说,“当时大爷和一名苏联离异女子结了婚,有一个继女、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据大爷当时讲,他儿子七八岁了,现在他儿子应该六十一二了。”
李道信讲完故事后,小心翼翼地从影集里拿出了那两张珍藏已久的大爷的照片。“父亲去世后,照片一直由母亲保存着,母亲去世后,由妹妹保存,后来妹妹出嫁,照片就由我们兄弟保存着,这是我们与大爷相认的重要证据。”老人说着,又找出了一直保存的手摇钻和扁嘴锤子。
和他们村名很相近
“据我父亲讲,我大爷不识字,往家里写的信都是由别人代劳。大爷往家寄的第一封信的投递地址写的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城东二十里堡东陈家官庄\’,由于这个地址不确切,很长时间后我父亲才收到信。”李道信说,“报纸上说的地名‘潍县东大关村\’,这个名字跟我们村名很相近。我们村在老潍县城东,解放前,这附近有5个叫‘官庄\’的村,我们村在最东边,俗称‘东官庄村\’,与我们邻近的那个‘官庄\’比我们村小,所以我们村又俗称‘大官庄村\’。我大爷他不识字,对‘关\’和‘官\’肯定分不清,村和庄是一个概念,由俄文翻译成中文时,可能会出现误差。”
老邻居有深刻印象
关于李道信的大爷李洪昇回家这件事,79岁的老邻居王希明也记忆犹新,他说:“我也记得李洪昇是在1957年麦收前后回家的,他母亲在信中听说他要回家的消息后,天天都去村头等。当李洪昇回到村头见到他母亲时,俩人都有点陌生了。母亲喊了一声他的小名‘新德\’,娘俩抱头大哭了一场。”王希明老人讲完这段回忆后,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王希明老人又说:“李洪昇从苏联带回了一台留声机,那时候在农村从来没见过这东西,每到晚上干完农活后,我们都跑到他家去听播放的片子。李洪昇也经常和大家一起拉呱,他说自己在苏联卖青菜,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时候农村穷,李洪昇走的时候没有路费,他就把自己的手表变卖了。”
最后李道信老人说:“前几日,我刚刚有了一个小孙子,如果报纸上所说的老人真是我大爷的话,那真是太好了,我们家今年就是双喜临门。”
本版文/图本报记者王来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临朐县城关街道上石埠小学的学生来到村头巷尾开展绿色环保和节能知识宣传活动,他们手拿传单向村民介绍着自己的实践成果,取得了明显的校园教育和社会宣传效果。近来,上石埠...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