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乡村的临朐样本
□本报通讯员马世波祝红蕾董超王建
为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构建美丽宜居新农村格局,临朐以“做文明有礼临朐人”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持续改善乡村面貌、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健全完善乡村道德体系、建设文明乡风为主旨,启动了一场乡村精神文明的“深度变革”,把一个个村庄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美丽田园。
美在环境:打造现代版桃花源
“文明有礼临朐人”的外在彰显
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为此,临朐各镇村以“环卫一体化”为契机,全民化联动作战,全景式布局绿色,全方位激活文化墙,生态绿色与文化底蕴互为映衬,勾画出一幅碧水青山画中游、文化书香满村落的现代美丽田园景象。
环境整洁卫生是美丽乡村的首要指标。为让村庄天蓝地净风清气爽,临朐把彻底改善乡村面貌,重塑美丽形象作为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的首要之举和民生大盘中的头等大事,在全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开展农村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采取“点面结合、梯度推进、规模整治”的思路,按照“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模式,构建起了大环卫、大发展的架构,在全县展开地毯式“扫描”、拉网式“清理”、递进式“巩固”,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再现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
走进柳山镇,天空明净,街道清爽,各个村子整洁干净,绿树红花交映,文化墙上五彩缤纷的图案述说着一个个“文明故事”。说起近年来的变化,柳山镇侯家河村村民侯瑞福说,“现在俺们村干净整洁了、路面硬化了、也装上了路灯,到了晚上,村子里十分亮堂,生活比城里差不到哪儿去了!”
全县各镇村纷纷启动了“最美乡村,人人有责”的乡村环境护卫战。各镇村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共配备了专职保洁员2997人,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覆盖率100%。近年来,县财政每年投资2000万元强化环卫硬件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15户或60人配备1个垃圾桶(箱)、每10个村(或1万人)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的标准,在全县镇村配备垃圾桶13845个、垃圾清运车90辆、生活垃圾转运车10辆,确保了垃圾能及时清理到位。“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日趋完善,全县的“联动作战”带来了城乡旧貌换新颜。
全县上下的美丽乡村整洁行动,不仅偿还了多年来的环境“欠账”,还让村庄彻底“焕颜”,呈现出田园风光底色。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临朐建立大环卫长效机制,在全县铺开实施市场化运作,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资金保障与考核奖惩双规并行。同时,将“做文明有礼临朐人”“环卫公约”编入各村乡风道德程序,让环境治理成为乡村文明“必修课”,让道德文明乡风带动环卫意识,将其内化升级为规范化、长期化、自觉化的文明行为。
“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美村富民”的临朐农村环境卫生向“长效化”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为打造山清水秀绿满村的现代村居,临朐在全县农村启动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在村内主街道栽植绿化树种并配置花灌木,形成绿化景观;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相结合,房前屋后栽植适宜乔、灌、花、藤本等植物;村内建设小公园或休闲绿地,展开“清洁庭院”行动。
除传统的栽树植绿、插花造景外,临朐在如何构建别具特色的升级版美丽乡村上更是精雕细琢,摒弃了过去“插花式”“盆景式”做法,在遵循各村自然肌理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问题”,优化延续村庄原有景观特色和传统乡村原汁原味的风貌,做到绿化因地制宜,实现全景式布局“绿色”。同时,借力“创绿色家园,建文明新村”等评比活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一个个整洁美丽的乡村脱颖而出。九山镇牛寨村被评为“省绿化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东朱封村入选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嵩山生态旅游区淹子岭村荣获“齐鲁最美田园”称号,寨子崮村荣升为“发现山东最美乡村”。绿之于临朐乡村,已然从苗圃化为园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大手笔改造乡村卫生、全方位绿化生态环境,在美丽洁净、绿树成荫的乡村中增添人文气息,以“做文明有礼临朐人”为主题,将“文明一条街”和“文化墙”变为文明新风的宣传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阵地,让善、孝、义、礼、勤、俭等德风规范逐渐内化为乡村精神内涵。
行走在临朐,村村都有文明一条街,都有会“说话”的文化墙:辛寨镇梨花埠村建起了由60余块孝德文化墙和由110幅宣传画组成的“墙体绘画博物馆”,成为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熏陶的室外课堂;柳山镇后疃村的文化墙则是一道更为亲民的风景,哪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哪家媳妇被评为“敬老孝亲好媳妇”,都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各村庄的“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已成为一张张彰显村情特色、文化实力的靓丽“名片”。
美在人文:提升村庄精气神
“三大阵地”烘托出农村文化新气象
一到傍晚,蒋峪镇赵家庄子村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汇集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或唱或跳,载歌载舞。“自打村里建起文化广场,老少爷们娱乐有了新去处,热衷文化活动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文艺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赵家庄子村支部书记王凯如是说道。
蒋峪镇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利用垃圾场、废地等地,高标准建起300平方米到2500平方米不等的文化广场,实施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四化”和统一标识、统一安装健身器材、统一安装宣传栏“三统一”管理,实现了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建制村全覆盖。
如今,蒋峪镇8个社区、76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化广场。“要让文化广场惠及全镇的每一个村民,即使在最偏远、只有72户居民的村子我们也都建起了文化广场。从吃饱饭到美化环境,再到抓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精神的富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安乐。”蒋峪镇党委书记王锡利说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蒋峪镇在全镇开展“出彩蒋峪人”才艺大赛。大赛分为村级初选、社区选拔、晋级出彩、颁奖晚会四个阶段,内容涉及歌舞、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全程历时近4个月,76场村级选拔赛、8场社区选拔赛、2场镇直部门比赛等在村民家门口“轮番上演”,8000多名村民参与演出,演出精彩节目1064个。“要不是举办这次比赛,还不知道村里原来有这么多‘文艺高手\’。现在,大家伙儿一吃完饭就去广场唱歌练舞,再也没有打牌、吵架的了。”吕庄社区居民王会英感慨道。
“出彩蒋峪人”点燃了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挖掘、发现了一批能歌善舞的文艺人才。临朐13个镇(街、园、区)纷纷推出各类文化活动:五井镇组织民间文艺爱好者连续八年春节期间到各村进行文艺巡演,展示狮子舞、腰鼓舞、京剧等精彩节目;冶源镇成立傅家李召村文艺剧团,每年演出20余场次;柳山镇成立潍坊市首个镇级文联,拥有群众文艺演出队伍16支,每年组织开展春节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100余场,300多名农村文艺骨干参与其中。
“以文化人、文化带动最有说服力,百姓参与期间有了自豪感、归属感,也认可了村镇工作,同时也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带动了起来。”柳山镇党委书记耿怀金说。目前,全县340处文体广场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文化繁荣,设施先行。近年来,临朐不断加大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投入,加快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乡村文明一条街等“三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助力美丽乡村文化发展。在13处镇(街、园、区)均已建成符合省、市标准的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全县345个中心村全部建成村文化大院,85处社区全部建成文化中心,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镇街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等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冶源镇、辛寨镇等6处镇图书馆与县图书馆实现“一卡通”联网服务,在县内形成了城乡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文化人的文化策略,激发了群众的文化热情,推动了乡村文化活动的快速发展。农民吕剧团、狮子锣鼓队等一支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目前,临朐已组建群众性文艺团体30多支,拥有乡土剧团、周姑戏剧团、舞龙舞狮队等文艺表演队伍300多支,4000余名文艺骨干活跃在民间,乡村群众既是文化演出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成为了当地各种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临朐各镇(街、园、区)依托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和特色文化户,在农闲时节和节日期间送戏下乡,一场场文化演出在农村田间地头拉开序幕;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文明之夏”等系列文艺演出200多场次,组织“唱响临朐”等选秀活动100多场次,广场舞、音乐之声等各类文艺比赛为群众提供“竞技舞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美在风尚:构建道德新高地
“三支队伍”引领新时代正能量
冶源镇冯益汉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我有传家宝》栏目,冯氏家族因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而被评为“齐鲁文化世家”。传承好家风,引领新时尚是临朐县打造美丽乡村的精神主线。为打造新时代的道德新高地,临朐发挥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好用好农村“文艺表演”“志愿服务”“道德模范”三支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和道德支撑。
在临朐这片民风淳朴的沂蒙老区大地上,动人的故事伴随着文明的火花时时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未婚妈妈张兴芬收养遗弃女婴并供其上大学;好媳妇苏宝玲照顾瘫痪婆婆20年从无半句怨言;爱民书记傅绍卓设立“爱心超市”,为残疾贫弱户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点滴平凡的琐事,传递着道德风尚的强大力量。
典型带动,德行天下。近年来,临朐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以“做文明有礼临朐人”为主题,深化创建文明镇村、“星级文明户”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浓情四季”文体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六项活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中,着力提高群众文明程度,提升乡村文明指数,为百姓建设幸福宜居家园。
以“文明新风沐千村”活动为契机,临朐将“四德工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之夏”等多项主题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催化剂;农村开展的星级文明户创评、“四德榜”示范引导,成为带动村风民风优化的驱动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德”工程建设日益涵盖临朐居民生活空间,让中华传统美德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临朐县五井镇西大河村委院的大红榜上,张贴着全村群众评选出来的好媳妇、好婆婆、模范家庭等。和五个儿媳相处融洽、情同母女的“好婆婆”于桂英,悉心照顾床上公婆的“好媳妇”魏开花等榜上有名。村支部书记胡德义介绍说:“自从有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村里风气有了明显改善,找村委评理的少了,孝敬老人、互帮互助的越来越多了。”在临朐,善行义举四德榜既是农村优良传统美德的展示榜,又成为道德力量的火炬传递榜。
为营造“创建文明美丽乡村,做文明有礼临朐人”的良好氛围,临朐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在主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在主流媒体设置《美丽乡村行动》等栏目;在全县推行“诚信文化”,其中法院诚信体系推行诉讼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首开先河”,为30家联动单位开通了查询终端,诚信经营在临朐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和文明村镇评选的首要内容,与各镇街单位签订“四德”承诺书、责任状,并张榜公布;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评议结果记入个人道德档案。
目前,临朐“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居覆盖率达100%,全县获评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社区)达180个,占到了全县行政村的52.17%,涌现出了“中国好人”王茹、“山东好人”侯学忠等各行各业先进典型360余人。在凡人善举的带动下,临朐美丽乡村建设凸显“蝴蝶效应”,全县“学做模范”“争做临朐好人”的氛围日渐浓厚。
沂山风景区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对150名空巢老人重点帮扶;寺头镇成立义工队自发参与镇街垃圾清理、纠纷调解、护林防火等活动,实现社区全覆盖;潍电义工临朐分会倾力帮扶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已资助困难学生100余人;阳光义工救援队则致力于国内外大型救灾救援任务……截至目前,临朐拥有志愿服务团队100余家,全县形成15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公益活动的繁荣、志愿精神的传递,拓展了乡村文明内涵,为临朐美丽乡村建设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图片由临朐县新闻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全村二百多人从事影视行业,相互带动形成规模◎从单纯卖体力到技术性岗位,踏实肯干赢得空间在临朐县辛寨镇有一个叫张家庄子的山村,村里共有1000多户人家,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