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国龙舟邀请赛相约古镇大通

铜陵日报 2017-06-14 07:59 大字
龙舟竞渡古镇舞狮子表演。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2007年举办的首届大通美食文化节。

本报讯6月12日上午,2017年大通古镇“随心车杯”全国龙舟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举行。据悉,2017年大通古镇“随心车杯”全国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17-18日举行,日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届时龙舟竞渡的历史胜景将重现在郊区古镇大通的鹊江上。

据了解,大通古镇端午龙舟竞渡盛景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主要是纪念第三次遭遇流放在此游历的爱国诗人屈原。两千年来龙舟竞渡不仅是端午时期的一道盛景,也融入到了大通的民俗民风中,成为当地的传统。这一传统近年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中断,根据郊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传承千年的大通龙舟赛事将得以恢复。今年年初,郊区政府就将举办大通鹊江龙舟赛作为重点活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各项筹备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这次在鹊江水域举办2017年大通全国龙舟邀请赛,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大通古镇特色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同时融入全国中华龙舟大赛站点,培育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龙舟集训比赛基地,发挥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提升大通古镇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郊区一直把举办龙舟赛作为持续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助推器,将通过办好龙舟赛,全面展示大通古镇特色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培育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龙舟集训比赛基地,让其成为招商引资、文化交流和旅游营销的重要平台。郊区政府副区长翟刚介绍:“在加大古镇风景区建设的的同时,我们积极筹备开展龙舟竞渡活动,让大通历史上古老的传统、古老的民俗恢复起来,真正让这些历史民俗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实原貌的再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通的龙舟竞渡和大通的民俗民风。”

据大通古镇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郭海军和大通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吴华介绍,郊区把大通历史上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通的大士阁香会、大通的鹊江龙舟赛活动,大通的江鲜美食,以及民间的一些风土人情如舞龙灯、舞狮子,和大通原有的民俗、民情,通过4A级大通古镇旅游景区的打造、特色活动的适时举办,展现给更多游客。在恢复龙舟竞渡盛景的同时,郊区还不断地对大通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不一样的大通古镇历史

大通镇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名澜溪,唐代设置水驿,宋元丰八年设镇,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是长江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线,长江三角洲最后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南名镇。大通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建镇已逾千年,历史上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清末民初时有“小上海”之美誉,坐落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核心区,是独一无二的江心古镇。区域面积70.72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境内山、丘、洲、圩并存,生态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是铜陵的西南门户,重要的无公害蔬菜、水产品基地,物流集散地,佛教圣地大九华头天门所在地,安徽“两山一湖”北大门,其中和悦老街为省级文化遗址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大通镇在CCTV2005中国魅力名镇展评中荣获提名奖。

2014年古镇的旅游发展迎来新的春天。郊区突出“澜溪老街、大士阁、和悦洲”核心,围绕佛教文化、商埠文化、遗址公园、环保科普、生态湿地、民俗文化“六大旅游板块”,完成了景区内“一路一带一街一村一址”节点工程,改造后的澜溪老街、大通历史博物馆等景点,每天游客不断,节假日游人如织。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景区大门、景区标识系统、公厕等旅游设施建设一应俱全,同时在高速、高铁等通往景区的重要路口设置旅游标志牌,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打造更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2016年,大通古镇成功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这是一座水气润泽的千年古镇。作为长江沿岸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南重镇,鼎盛时期,居民达10万余人。据史志记载,大通是春秋周景王八年(公元537年)吴楚两国争霸“鹊岸之战”的发生地;西汉设“铜官府”开展“梅根冶”。六朝时名为澜溪,唐代设水驿。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设镇。这里临江、含湖、依山,风光旖旎。作为旧中国通商口岸,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建于元代的澜溪老街,是安徽中南部近百年来不同时期建筑自然展示街,是活着的历史街区。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九华天门。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是铜陵最大的禅林寺院,距今400年,清乾隆时御赐“九华山头天门”,寺内晨钟暮鼓,香火鼎盛,香客如云。这里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钟楼由西班牙神父解佩义1871年所建,与大士阁遥相呼应,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古镇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这里是长江江豚的天然故里。这里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实现世界上首例人工管护下江豚的繁殖,是国家AAA级景区,已有10多个国家和50多位鲸类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讲学,是省、市青少年科普和环保教育基地、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

这里有烟波浩淼的湖光山色。被誉为“水中沙漠”的新洲万亩沙滩与长龙山、祠堂湖山水相映,天然成趣。素有“礼佛故道”之称的青通河源于九华后山,与新安江、青弋江齐名,是徽商生意往来的重要水上通道。烟波浩淼的祠堂湖,湖中半岛景色秀丽。湖边澜溪古桥距今600余年,临桥远眺,可感受古渡口的繁华。“长江四大名矶”之一的羊山矶,孕育了大通才子佘翘《量江记》的横空问世。和悦老街,三街十三巷,八大商帮、老商号以及史上极具影响的报馆、招商局、银楼等,鹊江龙舟赛、龙灯、舞狮、民谣与茶干、白姜、小磨麻油、藤编等构成独特的人文元素,绽放出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景象。先后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农村改革典型镇”、“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安徽省旅游特色小镇”和“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

看今朝,这里有龙舟竞渡,这里佛光朗照,这里是东方美人鱼白豚的故乡,这里是江南水乡、梦里家园……这座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千年古镇正以崭新的姿态,承九华、黄山大旅游之风,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江浙沪经济圈,依托自然景观和古镇文化、水文化、盐文化、宗教文化品牌,打造集文化观光、历史考察、教学科研、佛性修养、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一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魅力,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展示“风情、水韵、生态、和谐、发展”的名镇魅力。

市级非遗:大通鹊江龙舟赛

大通古镇位于吴头楚尾,古时是吴越氏族安居的江南水乡,生活殷实,民风敦厚,市井文化亦俗亦雅。传承绵延了两千多年的民间习俗“大通鹊江龙舟赛”是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样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展现了郊区人民激情澎湃、激流勇进的新时代风采,彰显着“坚韧不拔,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郊区精神。

大通曾是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楚春秋争霸时“鹊岸之战”的发生地,拥有安徽“龙舟之乡”美誉。大通与和悦洲之间,是五华里长的鹊江,水势相对平缓。在靠和悦洲一侧设龙舟比赛场,其内外道水速差较小。加之河道宽窄适中,两岸都可供人观看。比赛现场锣鼓声、水手的呐喊声和观众的助威声彼此相闻,相互感染,是龙舟赛的天然竞技场。

据史料记载,大通鹊江龙舟赛可追溯到唐代之前,主要为纪念华夏文化先驱屈原,并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舟有两种:一种是参加竞赛的龙舟,一种是彩舟供观赏游玩之用,也叫花船或戏船。唐代诗人张建封曾著《竞渡歌》对其雄伟壮观的场面进行了详尽描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明朝嘉靖年间,铜陵县知县李士元也写过一首七律《观竞渡》:“龙舟神捷饰雄文,扬子江边午日温。鼉鼓弥天降怪物,兰桡击水出忠魂。追风麟甲黄头合,照银锋芒白浪分。世俗不知孤愤意,绿阴深处列壶飧。”该诗记述赛龙夺锦的激烈热闹的场景,是一首赞颂鹊江龙舟赛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通龙舟以本地居多,在长江的支流———鹊江上举行。参加鹊江竞渡的龙舟按大通镇、河南嘴、和悦洲及清字巷四个地区分别组成四支龙舟队,每支龙舟队的龙舟颜色都不同,分为黄龙、红龙、黑龙和菜花龙。每一种颜色的龙舟身上还分别写上:天、花、地、白四个大字。端午时节鹊江两岸便自发形成一个热闹的小集市,每到五月初一,五颜六色的龙舟聚集在鹊江上,除了进行赛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外,还进行一些水面上的祭祀活动。

清末民初是大通镇鼎盛时期,享有“小上海”美誉,几乎每年端午节,镇上的“八大商会”都要牵头组织龙舟竞渡活动。近代有记载的龙舟赛事,最早于1927年的端午节,为欢庆北伐战争的胜利。解放后,党和政府都很重视大通龙舟竞渡活动。1955年的端午节,安庆地区专员公署在大通举办了规模较大的龙舟盛会,有1市10县的11支代表队参赛。

大通划龙舟的兴盛期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端午节,安徽首届龙舟盛会在大通鹊江举行,参加龙舟竞渡的有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市的6支代表队云集古镇大通。比赛期间,大通鹊江上,鼓声阵阵,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数条彩龙船,你争我夺,顽强拼搏,两岸人山人海,观者如潮。这届龙舟赛被人们称之为建国以来最隆重、最热烈、最壮观、最安全,也是给当地群众带来最多经济实惠的一次龙舟盛会。1985年,大通成立了龙舟协会,并连续四年在大通鹊江上举办龙舟竞渡,还三次组织女子龙舟队,代表安徽参加全国龙舟大赛,写下了大通龙舟史上辉煌的一页。2000年的世纪之交,适逢龙年,大通镇人民政府举办了千禧龙舟盛会。这届龙舟会,虽说只是大通镇自己组队比赛,但一改过去只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将龙舟盛会的时间定为五天,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2002年,是新世纪的第二年,又举办了大通龙舟节暨皖江民间商会经济论坛会,更加丰富了大通龙舟的内涵。此后,又陆续举办了多次规模性的龙舟竞渡赛,一直延续至今,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龙舟文化中声名鹊起。

鹊江擂鼓唤诗魂,屈子凌波一笑温。作为一项群众广泛参与、世代传承的重要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大通鹊江龙舟赛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龙舟赛用的龙舟由匠人精心扎制,工艺精致、气势宏伟,极具文化价值,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影响。龙舟赛的习俗,虽缘起于对诗人的怀念,但赛龙舟更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不懈追求的表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世代相传,久经不衰。

本版稿件、资料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杨纲要采写、拍摄

新闻推荐

织造民族特色地毯 传承手工技艺文化

■本报记者方盼亮“做手工地毯,不仅要肯吃苦,静得下,坐得住,还要有一点天赋。”在义安区钟鸣镇的铜陵锦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内,皮肤黝黑的方红珍说起自己20年地毯加工经验时这样说道。20年间...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