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铜陵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铜雕塑。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印发的《2018文化产业项目手册》中,铜陵市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两项与铜有关——五彩缤纷

安徽日报 2018-07-06 12:35 大字

本报记者 林春生 本报通讯员 李莉 文/图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印发《2018文化产业项目手册》,铜陵市《铜雕塑及铜艺术品数字化设计与模具智能成型》《大通文化历史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永泉四季兰山景区旅游开发》《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4个项目名列其中,入选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铜陵,因铜得名,缘铜而兴,素称“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这里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至今3000多年绵延不断。西汉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埂冶”、唐宋时期的“铜官场”“利国监”等历代重要的官方采冶机构均设于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均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也建于铜陵。铜产业成为铜陵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铜陵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就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

打造铜雕塑品牌

从 《商周青铜壁》《起舞》《山水之门》等大型铜雕,到婀娜多姿的《少女》、活泼可爱的《四喜铜娃》等铜雕小品,在铜陵市的街头巷尾、广场游园,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铜雕塑,无不昭示着铜文化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这里的每座铜雕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铜陵人把铜文化融入到这一座座铜雕之中,遍布城市的角落,融进人们的生活。即使离开本地去外面谋生,无论天南海北,无论走多远,你都忘不了她。”随机采访铜陵市民,他们对铜的情愫溢于言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文化市场的萌动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创业者开始创办铜雕塑与铜艺术品企业,着手塑造铜文化品牌。金蜗牛艺术品、九鼎雕塑、远程铜艺术制品、佳茂雕塑铸造、青铜时代雕塑、聚福缘铜艺和红星铜艺等铜艺企业脱颖而出。以铜艺术品和铜雕塑设计生产为核心的铜文化产业,历经市场洗礼,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依靠自身积累发展,铜陵市从事铜艺术品与铜雕塑生产的企业共有10余家,大多处于自我开发、自我生产、自我经营状态,但在形成整体品牌优势上已享有较高知名度。这些企业各具不同强项,有的在创意设计方面相对领先,有的以珐琅器等小件精品见长,有的精于佛器和大型铸件生产,有的突出在城市雕塑领域,具有错位发展的互补优势。历经30年的孕育与热身,铜陵文化产业树立了一批铜艺品牌。

展示铜艺新前景

这次,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名列《2018文化产业项目手册》,铜官府文化创意公司是承建者,对此,公司董事长赵敏既高兴又觉得有一定的压力,说起当初创业时的想法,他记忆犹新:“铜文化完全可以做到五彩缤纷,做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古铜都\’,铜官府正是承载这个梦想的平台,一个讲述3000年冶铜史和铜官故事的有生命建筑。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铜官府”近3000平方米,将采用国内外不同的铜制作工艺,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纯铜建筑。

在铜官府文化创意公司,铜被演绎成各种工艺,变得五彩缤纷。有端庄大气的铜雕,也有精巧别致的唐卡、珐琅等多彩多姿的艺术品。据总经理郭飞介绍,铜官府主营景泰蓝、彩铜工艺品、铜建筑装饰、铜生活用品、大型园林雕塑和旅游创意产品,已申报专利达106项,其中授权自主知识产权专利38项。该公司主持制定了《金属幕墙》等4项行业技术标准,其中《铸胎掐丝珐琅工艺品》和《锻铜工艺制品》2项标准已经批准发布,公司研发的“铜陵珐琅”和“彩金工艺画”通过专家鉴定为安徽省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做大铜文化为特色的优势品牌,建设“世界铜艺之都”,在铜陵文化产业界有一批追梦人。郑东平,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作为安徽省非遗“传统失蜡法”代表性传承人,他与中科院、南京博物院共同承接了“国宝青铜器陈璋壶工艺复原”课题,开创了铜陵铜工艺品生产民营企业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的先河。今年5月,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品《陈璋壶》(复制品)在“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评选活动中斩获金奖。

以新九鼎、铜官府为代表,铜陵涌现出一批铜雕塑及艺术品设计加工业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亿元;以古铜都、铜文化为题材和背景的文化精品创作也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青铜三部曲”等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塑造了国际铜雕艺术展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天井小镇、铜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以铜雕塑及艺术品设计生产为核心的铜文化产业,成为铜陵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名片。2017年,铜陵有42个亿元以上项目入选省“大新专”文化产业项目库,总投资27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

挖掘铜文化“富矿”

时值荷花绽放、莲香醉人的时节,4A级旅游景区铜陵市郊区大通古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游客需求多样化的驱动下,大通的传统手艺迎来新的生机。千年古镇大通集聚了为数不少的传统手工业,豆腐坊、老秤行,还有芝麻糖、炒米糖制作、渔网渔具编制等,这些传统的老手艺,已是古镇大通的一种记忆,通过旅游开发又成了大通古镇的一个文化元素。

“大通因水成邑,是一个江心古镇。”大通古镇风景区文化总监兼大通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吴华介绍说,在和悦洲、鹊江及青通河沿岸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散布着“梅根冶”、大通老镇

等汉唐遗址,“长江四大名矶”之一

的羊山矶、大士阁寺庙、西班牙天

主教堂钟楼、英国圣公会教堂、曾有 “小上海”美誉的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国立十六中旧址等历史遗存,更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的祠堂湖、碧波浩荡的九华湖、羊山矶畔高耸的“皖江第一桥”等风景名胜。鹊江两岸,临水建有隔江相望的澜溪、和悦两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古镇的核心区,至今仍保存着古代城镇的肌理与风貌。

“如何以铜文化为主导,挖掘利用好区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创意产业与铜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动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铜陵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文林说,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地域特点,铜陵市注重将旅游资源与铜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长江文化相融合,并通过开发铜官山矿址、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等工业遗址旅游,建设凤凰山景区、铜官山·1978文创园等项目,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深度融合。

据了解,今年入选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大通历史文化名镇项目,目前风景区已完成投资2亿元,景区内澜溪古街、和悦江心洲、天主教堂遗址等多个核心景点已初步重修建成。伴随着古镇的开发,大通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在此落户,目前,已有66家影视文化企业在园里“安家”,其中公司24家,工作室42家。 2016年,大通影视基地被批准为 “省级影视拍摄基地”,去年又获批 “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优秀园区(基地)”,社会知晓度和行业影响力明显增强。

题图:大通古镇旅游景区。

新闻推荐

学习金融知识 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参加“走进央行夏令营”活动有感

■旦增6月7日,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对于很多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而对于我来说,这一天,也是十分难忘的一天...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