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启“智力引擎”推动转型跨越 山东德普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泰安日报 2016-10-12 00:00 大字

 

□记者 张中乾

山东德普集团科技有限公司下辖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新泰市规模最大的生物化工企业。

近年来,德普集团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人才、培育人才,长期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成都研究院等9个高校院所开展多维度“立交桥”式合作,引进工程院院士1人,专家教授和博士18人,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65人;大中专毕业生16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5%,为集团公司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进院士 开启跨越转型之路

德普集团公司原来主要生产碳酸二甲酯、丙二醇、碳酸丙烯酯等传统精细化工发酵产品,由于工艺先进、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企业一直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德普人不满足现状,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寻求高端人才,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新泰市科技局牵线搭桥,2012年德普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由此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

谭天伟院士是生物化工专家,精通传统精细化工发酵工艺和生物化工生产工艺。德普集团聘请谭天伟院士为公司发展顾问,每年邀请他到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谭天伟院士在考察企业生产发展状况,对产品数据和市场做了详尽分析后提出,企业要做大、做强,实现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在发展精细化工的基础上,开拓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德普集团在此建议基础上,于2014年10月注册成立了以生物化工为核心技术的子公司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产品扩大到医药中间体、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生物化工产品,迈出了跨越发展的一大步。

共建创新平台 集聚人才团队

企业研发平台是吸纳承载人才的有效载体,德普集团公司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合建了一批创新平台。

本着“立足新泰、辐射全省”的目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办、校企联建、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德普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建立新泰市生物化工产业研究院,先后引进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及团队,分别在研究院建立研发中心,开展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转化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德普集团集聚了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龙团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堵国成团队、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主任赵黎明团队等一批专家团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开展互动交流 畅通人才培育绿色通道

让高校成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和输出基地,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和就业平台。德普集团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每年定期派出员工到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在大学设立50万元的奖励基金,每年对30名优秀研究生进行奖励;董事长卢伟被北京化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高校毕业生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北京化工大学在德普集团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先后派遣6批次、126名教授及毕业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公司搭建了一个选才引才的平台。

德普集团主动跳出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知识领域及研发手段的局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技术成果转化、仪器设备租用、与多个学校分散式合作等形式,开展项目合作。比如,在氨糖产品研发中,德普集团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发酵工艺的研发、与江南大学开展发酵菌株选育以及制剂配方的研究、与华东理工大学开展分离提取工艺,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确保了公司在氨糖产业的上游技术话语权。今年,德普集团新投资5.2亿元,实施“年产10000吨氨糖”扩建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5亿元。

新闻推荐

新泰市住建局 公布工程造价参考新指标

本报10月18日讯(通讯员齐文波范新莉)近日,新泰市住建局组织部分工程造价咨询和建筑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房屋建筑工程进行了工程造价案例调查分析和指标测算,向社会发布了新的工程造价参考指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