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的“宁阳答案” 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来浇花”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实习生 王卓 文/图
在广大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生活污水横流、黑臭水体滋生等污染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短板。为了还群众一个美丽的村居环境,堽城镇按下污水治理“快进键”,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探索不同的污水处理模式,实现从“污水靠蒸发”向污水变清水、清水来浇花的转变,为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提供了“参考答案”。
农村污水告别“乱排乱放”
走进堽城镇所里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生机盎然的绿化苗木、随处可见的文化墙,一幅乡村诗意画卷徐徐展开,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前,这个村还是“污水大街流”。“洗碗水洗菜水都流到大路上,冬天结冰渣夏天招蚊蝇”是村民对生活污水的最初印象。要想美,先治水,堽城镇将所里村作为试点村,按照分散处理、就地利用的方式,积极探索了三种污水收集方式,分别是每户使用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提供的玻璃钢材质收集桶进行收集;每两户使用村集体自行垒砌的二级或三级沉淀池进行收集;使用无动力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二级沉淀桶进行收集,实现“一户一池”。
经过3种方式对比,最终选定了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无动力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这种方式安装起来比较省时省力,由村集体统一施工,群众不花一分钱,同时桶盖也做了加固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所里村支部书记王崇格介绍,农户家庭厨房、洗衣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庭院外的油水分离桶,油污留在滤油框内,过滤水进入储水桶。过滤后的水达到一定量后用小型电泵抽取,用于灌溉、绿化,完全达到了投入少、成本低、不产生黑臭水体、不造成污水横流的要求,做到了村庄无异味、村民无投诉。
现在无动力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在全镇推广开来,来到果庄村,记者注意到村民正在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两个沉淀桶,一大一小,安装方便。“原来的时候洗碗水都倒在路上,现在有了这个设备,脏水顺着管道就流到桶里了,村里还安排专人过来清理,路上变得干净了。”村民徐绍奎说。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目前,堽城镇对62个村根据基础条件进行分类,在具体工作中探索建立了“三个一”工作法。统一收集处理一批,针对基础较好、规划较好的24个村,依托村内排污管道,在村庄管道下游垒砌二级沉淀池,将村庄污水集中处理,沉淀后的污水就地浇树、浇花。
针对山区村等基础薄弱的18个村,采取每户安装二级沉淀桶的方式,依托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拨付的39万元专项资金,统一购置设施1500套,由村负责挖坑、安装、填埋,镇环保办严格把关。目前,所里、南落、台北岭、东台、高桥、星泉等村已安装完成,其余村正在积极推进。
针对污水处理厂周边的村庄,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将村庄污水进行纳管收集,统一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充分借助地利优势破解污水处理难题。
长效坚持 确保污水处理高标准运行
为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健康长效运行,堽城镇着力构建起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处理系统高标准运行。
该镇成立督导专班,建立督导考核制度,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村不定时进行调度,及时通报各村工作进展情况,专班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统一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安装一户合格一户。同时,坚持提质降本为村级“减负”。对18个“一户一池”处理村,由镇统一购置二级沉淀桶和相关管件,统一配送至各村,极大降低了村级成本,激发了各村的治理积极性。
在初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基础上构建管护机制,各村配备专人负责配件维修、更换、加固等服务工作,定期检查设备安全性,发现问题即查即改,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设备性能,确保治理模式长效运行,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全面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的“里子”工程。
新闻推荐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辛启通讯员尹慧玲图①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图②随处可见的文化墙。白墙红瓦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大...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