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家风“吹”进千万家 宁阳县实施家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通讯员 韩宁 董鲲鹏
“劝读书,禁淫恶;劝务农,禁争讼……”走进宁阳县堽城镇桥南村,镌刻在百米文化墙上的《宁氏家训》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抢眼。行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块醒目的“家训牌”,处处洋溢着“家文化”的气息。
“我们村有386户,是个搬迁村,基本上家家都有家训。”村党支部书记宋磊说,除了亮出家训,村里还建设了聚善园、举善堂、泽善广场等家风教育阵地,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如今,像堽城镇桥南村这样在自家门口张贴“家训牌”的做法,已在宁阳县13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目前全县有4万多户居民参与。
宁阳是复圣故里,有2000多年置县史,境内有颜庙、颜林等历史遗迹,文化资源丰富。《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千百年来儒家文化、颜世家风与学风在宁阳县不断传承与发展。鲁义姑舍子救侄、“宁邑二疏”散尽黄金、吴崇礼“道德胡同”的家风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为让好家风家训从‘家’出发,辐射到单位、社区、村居,进而覆盖到全社会,我们创新实施了家风建设‘五个一’工程。”宁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延龙说,该县通过编写一本家风教育教材、打造一批家风教育学校、建设一批家风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家风专题教育、组织一系列家风创展评活动“五个一”工程,使文明家风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颜乐话家风”“连廊展家风”“读书聊家风”……走进宁阳县复圣中学家风教育基地,古今最美家训、经典家风故事、家风活动成果展示令人耳目一新,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风迎面而来。宁阳县还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校”,下设207所“家长学校”,建立金字塔式师资队伍,探索出县域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宁阳模式”。
宁阳县将家风建设列入各级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年度学习培训计划,编成《新时代·新家风·育新人》读本,作为全县108所中小学校的校本教材。今年以来,各级组织开展“我的家风故事”“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宣讲、“百户好家训(谱)、百户好家风”评选、廉洁家书征集等专题活动50余次,创作的木偶戏《墙头记》、家庭剧《上楼》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好评。
同时,宁阳县打造复圣党员干部家风教育基地,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培训班及考察团300余个;成立周公嘉禾文化研究院,举办家风主题活动20余场;在农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一个家风教育小广场、绘制一面家风教育文化墙、设立一个家风教育风采榜,将闲置院落改造成村史馆、乡贤馆、家风馆,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家风馆等家风教育阵地200余处。
“荣华,在你离世558天之后,我想给你写封信……”“我们都在变好,这一切都要感谢组织,方方面面想得非常周到……”“世上有那么多苦难和艰辛,我相信,爱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和幸福源泉,让爱着的人灵魂相通,生死不离……”在宁阳县“千名党员干部聆听初心家书”活动中,宁阳县水利局原副局长孟荣华遗孀的一封家书《写给天堂的爱人》,让在场党员干部纷纷流下了泪水。这封家书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眷恋、对组织的感恩。
自开展家风建设以来,宁阳县把家风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群众主动作为,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争做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良好的家风家教在这个过程中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同学参军,在一次演习中为救护战友牺牲。怀着对逝者的承诺,七位昔日同学尽其所能照顾他的父母,这一照顾就是27年,从未间断……”近日,宁阳七名汉子替牺牲同学尽孝27年的故事在汶河两岸流传开来,获评阿里正能量奖。宁阳县把先进典型作为建设好家风的鲜活教材,广泛开展“最美宁阳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各类典型受全国、省、市级表彰的120余人次,其中“信义兄弟”入选全国诚信之星,刘奉阁入选中国好人。
如今,在宁阳,好家风已成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传递清廉正能量的不竭源泉,为推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提供着强大精神支撑。
新闻推荐
土壤板结导致大棚西红柿口感下降 给土壤“治病”,宁阳请来“洋大夫”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通讯员陶东宁赵峰
近两年,石义迎家大棚里的西红柿不仅产量提高了,就连口感也比别人的酸甜紧实。宁阳县华丰镇张家寨村有40多年的西红柿...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