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镇所里村 小村庄的“三大步”

泰安日报 2020-08-04 08:05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通讯员 尹慧玲

图①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

图②随处可见的文化墙。

白墙红瓦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生机盎然的绿化苗木、随处可见的文化墙,眼前就是堽城镇所里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画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到跻身全镇美丽乡村样板村,所里村围绕“路通起来、树栽起来、垃圾收起来、秩序管起来、污水净起来”的目标,迈出村庄发展三大步,人居环境大变样。

修路栽树第一步 实现“美景绕村落”

所里村率先把提升道路交通条件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头等大事,2019年在实现全村主街道硬化的基础上,新铺设沥青路面6000平,并硬化胡同4条1700平,实现了村内7条巷道全硬化。同时加宽村外胜鑫路600米,铺设沥青路3000余平,让村里的“毛细血管”连接上镇域道路“大动脉”,村庄发展也搭乘城西示范片区的东风驶入快车道。

道路建一条、绿一线、美一路,所里村在全村栽植石楠、冬青、黄杨、法桐等绿化苗木2.7万余棵,铺设路沿石310米,垒砌排水沟210米,月季花和玫瑰花掩映其中,绿树红花美景满村,这个只有261户的小村庄实现了“大换装”。“跟前几年比起来,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村民谈起村庄变化感慨万千。

清脏治乱第二步 实现“垃圾不落地”

垃圾乱倒、污水泼地、废物堆积,这些曾是所里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几年,该村顺应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启动环境清脏治乱“歼灭战”和环境基础设施“攻坚战”,自行动开展以来,出动机械60余台次,人工千余人次对村内大小街道和垃圾死角进行彻底整治。党员干部齐动手,逐段、逐户进行死角排查,专项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小菜园和漂浮垃圾,让垃圾死角无踪迹。

为了让群众参与进来,所里村261户家庭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从清扫自家门庭、美化庭院做起,倡导“家园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全村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包片、户户争先、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房前屋后整整齐齐,家里家外清清爽爽,今后我们会更加爱护环境,守好小家为大家。”村民王崇玖笑着说。同时,该村聚焦薄弱环节,以“治乱”为重点,集中清理破旧院落残垣断壁6处,全村整洁统一。

治水改厕第三步 实现“污水不外流”

下大力气推动改厕工作,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改、村内厕所率先改、美丽庭院示范改,全村三格式厕所改造55户,村民自改卫生厕所206户,改厕率达100%。同时把改厕质量放在首位,紧扣化粪池安装、基坑开挖、防冻防臭等关键技术环节,靠实责任,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

改厕后再治水,今年以来,堽城镇将所里村作为全镇试点村,先后在该村探索了砖垒砌沉淀池、玻璃钢桶污水收集和二级沉淀桶污水收集三种收集模式,并率先将二级沉淀桶收集模式作为全村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推广。农户的排污管道通过塑料管与二级沉淀桶相连,沉淀桶内置过滤网,将水里滞留的各种漂浮垃圾拦截,原污水通过筛网过滤后,排放到另一桶内,经过处理的水可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灌溉绿化带中的苗木和农作物。整个治理模式施工简单、节约成本、速见成效、管理简便,村民不花一分钱就可尝到“甜头”。截至目前,按照“一户一池”的模式,所里村已全部完成安装污水处理设备88套,污水横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所里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十里美景绕村走,万朵花儿满村开,小小乡村欢乐多,村民尽享新农村建设好成果……”所里村村民的美丽乡村梦正逐步实现。“下一步,我们村将抓住城西示范片区的机遇,重点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和文化建设,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提升道德素质,建设文明村庄。”所里村支部书记王崇格说。

新闻推荐

宁阳县文庙街道 扎实开展人口普查动员工作

本报7月2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张亢通讯员张琪)为顺利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做好人口普查动员,7月24日上午,宁阳县...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