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能人治村”治出了什么?

莱芜日报 2011-11-12 22:20 大字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外出务工、经商的乡土能人提供了二次创业的机遇和动力。随着一大批眼界宽、人脉广、懂政策、会经营的能人回村任职,农村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巨变———

“能人治村”治出了什么?

——— 关注能人治村(上篇)

本报记者 李玉亮

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着城市各种资源向农村流动。而最根本、最具活力的流动,无疑是在各级党组织的引导、动员下,大批进城务工、经商的乡土能人回流到农村任职。“这为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当年能走出农村,说明他们脑子活,敢干事;在外面闯出了名堂,说明他们视野开阔,能干事。现在再回到村里任职,就会给农村发展带来活力。”一乡镇组织委员认为。

善抓机遇:将个人创业积累的机遇意识转移到村庄治理中,成为村庄发展的强大动力

机遇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村庄实现稳定容易,但要在稳定的同时实现大发展就不太容易。这需要抓住机遇的眼光和魄力。

高庄街道塔子村多年来发展较慢,今年3月份,经再三动员、说服,在外搞物资运输、现在口镇办企业的老板亓新东回村担任了支部书记。“就是看上了他人品好、机遇意识强。”高庄街道组织委员许建明说。

今年,全市开展专项行动,关停了很多土(小)企业,其中包括不少石灰生产企业。这本是一件极为平常、几乎人尽皆知的事,而亓新东却以商人的特有机警,从中发现了机遇:被关停了,原先投资人到哪里再发展?于是,他主动出击,动员所有的朋友关系,四处打听被关停石灰窑投资人的动向,很快引来了4个投资过千万的项目,为全村打造了发展制高点。“随着莱芜市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加快,以及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为农村创造的发展机遇层出不穷。很多回村任职的能人见识多、脑子活、人脉广,比较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机遇,从而给农村发展带来一片新天地。”许建明说。

巧借政策:将国家政策与村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广借政策资源激活了村庄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近年来,国家、省和市的惠农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也为能人治村开辟了腾挪空间。“作为农村负责人,不了解国家政策,不能善用政策促进本村发展,我认为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大王庄镇竹园子村支部书记张明森认为。

2001年,国家实施的公路“村村通”工程,让回村任职的张明森看到了村庄发展的希望。他利用这项惠民政策,为村里修了3000多米的水泥路,前后投资50多万元,其中村里除投入部分劳力外,几乎没有投资。

就这样,竹园子村找到了发展“窍门”:政府政策往哪里引,咱就往哪里干。政府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村里就克服困难将2000多亩山场承包给了7个承包大户;市里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两新”工程建设,村里全面推开,让村民只交5万元左右就住上了190平方米的双层别墅,而且利用腾出的地发展起了300余亩的核桃采摘园。

和竹园子村一样,郭家沟村、颜庄村等先进村无一不是巧借国家政策之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惠农政策一直比较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和农村实际结合上常会产生‘最后一公里\’现象,导致政策不能产生应有效益。回村任职的这些能人对政策有着独特的敏感,在政策贯彻、实施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市农业部门的同志说。

锐意进取:个人追求及价值取向融入到村庄发展实际之中,逐步形成了眼光放长、持续发展的理念

农村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等、靠、要”的习惯,只求得过且过,不寻求机会实现更大发展。而在外单打独斗、事业有成的能人一旦回村任职,往往会有一种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颜庄镇柳桥峪村支部书记李永奇2007年上任之初,就向全体村民承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全新的柳桥峪。为改善村容村貌,他多方筹资,启动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已完成投资额300多万元,使一条横穿村庄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河碧水,村庄也有了几分水乡味道。为改变农村发展方式,他将全村几千亩的山场及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村里发展起了白花丹参、花雨山小米、精选花椒等农业支柱产业,同时成立了白云石矿业公司进行资源利用开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能人治村团结了支部成员,坚定了群众发展信心。“我们街道大约一半的村实现了‘能人治村\’。事实证明,他们确实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将农村治得民富村强、风清气顺。”许建明总结近几年农村干部工作后认为。 

新闻推荐

第三届“崔字杯”迎春有奖征联选登

品崔字香油畅享健康幸福新生活读莱芜日报知晓富裕美丽靓凤城城乡公交便民惠民造福百姓千万家新农社保为民利民惠泽千家亿万人接驾埠村接驾先皇载史册扬一代英名大王庄镇大王生姜传四海保世人健康...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